香,真香,尤其是拿到真机的感觉。买一个产品也好,不买一个产品也好,大多数人都会找一些借口来说服自己和别人。下面是我对新 iPad Pro 的一点点想法吧。
熟悉的手感
- 全面屏所带来的震撼不必多讲,只要拿到机器都会发出「啧啧啧」的声音来,这款机器算是实现了「当年半个 iPad 的愿望」算是没有方向感了,任何方向拿起来都是「正面」也都可以进行解锁。这让这个机器显得并不那么「机器」。
- 方方正正的切割,放在桌子上面即便是有凸起的摄像头垫高了一点点,也不是很舒服的能马上拿起来,更多的时候是「扣起来」的。但第一次拿起这个像是 iPhone 5 的外观的 iPad 的时候,带给我的是 iPad 初代的感觉,满满的都是回忆。
「千笔」和键盘
- 这两个配件可以说承担起「Pro」这个后缀的半边天了。
- 今年的 Apple Pencil 彻底变成了「千笔」,更高的售价带来了不那么光滑的身体,磨砂的质感比之前要好,充电方式和收纳方式都让人怀疑上一代的 Apple Pencil 是怎么被设计出来的。轻点两下切换橡皮和笔的功能,个人觉得还是不如倒过来变成橡皮的感觉更像一只「笔」。
- 实话实说,今年的键盘我很不喜欢,键盘部分不能折叠了,那么意味着,我要拍照的时候,要么把键盘拆下来,要么就要拖着键盘,感觉怪怪得,而且很累。键盘依然没有背光设计,对我这种不会盲打的人来说依然不够友好。键盘包裹背面,我不是很喜欢这个包裹款式的保护壳或者键盘,我希望这个设备薄一些轻一些。
USB - C
- 如果说去年的 iOS 11 让 iPad 逐步替代你手头的电脑在软件上成为一种可能,那么 USB - C 的加入就是在硬件层面上的增强。前提是,你舍得花钱买这些个转接头
- 接口的更换,让 iPad Pro 这个产品的地位隐隐约约的进入了 Mac 的阵营,当然还有售价。
- USB - C 让人们对这个设备开始充满想象,借助通用的接口,变身为目前最有腔调的 iPhone 移动电源,连接 5K 显示器,连接相机等设备,但是问题是我用这些来做什么?
- 至于大家关心的能不能外接存储设备,和之前一样,只能读取里面的照片。
从 iPad 回到 Mac
- 我这里只说我的使用情景
- 我有大概两年的时间使用 iPad 作为「主力设备」,iPad Air 2、iPad Pro 9.7、iPad Pro 10.5。
- 我对于「主力设备」的定义是:如果出门只让带除了手机之外的一件设备进行工作或者生活处理的话,你会携带的那个设备就是主力设备。
- 在很长的时间内,我带的都是 iPad ,但是由于工作和生活上事情的转变,主力设备也发生了变化,我在休息的时候依然喜欢带着 iPad 出门,但是要出差一个星期的话,老老实实的带着 Mac 吧。不是说 iPad 做不了这些事情,只是 iPad 需要20分钟完成的事情,用 Mac 只要 5分钟。人到中年,时间越来越宝贵了。
- 所以在我卖掉我的 iPad 10.5 之后,我选择了将 MacBook Pro 作为我的主力设备使用。虽然在狭窄的经济舱我很怀念我的 iPad。但是对于一个胖子来说,出门能少带一样东西就少带一样东西吧。或许我该把那台尘封的 iPod 拿出来在飞机或者高铁上使用了。
iPad 的问题?
- iPad 是新时代的电脑,但是是一台对从旧时代过来的人不友好的新电脑,那么怎么办呢?等旧时代的人都死光了也就好了。
- 如果 iPad 真的是一台新时代的电脑的话,那么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先进的 iPad 硬件和落后的 iOS 之间的矛盾。
- iPad 的硬件发展到现在,除了尺寸稍小的 iPad Pro 尺寸摇摆不定,从 9.7 到 10.5 再到 11,很难确认,是不是明年的 iPad Pro 只有一个尺寸了。A 系列处理器的性能不必多讲,闪存芯片的速度也是业界一流的,整个硬件不再是 iPad 产品系列的瓶颈,问题出现在 iOS 上。
- 虽然有了完整版的 PhotoShop,虽然还会有更多的程序,但是总是觉得差一点什么。比如一个程序无法同时打开两个窗口。我还是需要在两个表格之间切换做一些简单的数据查询的。
- 传言是这样的:本来今年的 iOS 12 会对 iPad 的界面甚至 iPhone 的界面有一个 iOS 7 以来最大的改变,但是软件质量越来越差的口碑怕是承受不住了,所以 iOS 12 变成了主打稳定和速度的更新,而大招放在了 iOS 13 上面。我觉得这还是靠谱的,因为今年的 iPad Pro 直接到了 A12 X 的芯片,按照 Apple 往年的尿性来说,用个 A11 X 就差不多了。我觉得这就是在为明年的 iOS 13 进行铺路。
- 可以这么说吧,iOS 目前的很多操作逻辑就是阻挡 iPad 成为大众「电脑」的一块绊脚石。
买不买,怎么买?
- 其实这都是废话,穷人才需要比较,富人就直接下单了。但还是要说一下每个产品的所谓的购买建议吧。以下内容都是个人建议。
- 所有产品的容量的起步都应该从 256 GB 开始考虑。iCloud 扩充到 200 GB 以便更好的使用。
- iPad 系列一定要购买蜂窝数据版,不要相信用热点一样的言论,差别还是很大的。
- iPad Pro 2018 的更新款,我更倾向于购买 12.9 英寸的,因为只有这个尺寸的 iPad 才能在分屏的状态下展示两个 iPad 程序。对于未来来说,iOS 13 的提升肯定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操作上,所以更大的屏幕意味着在之后会成为一台「电脑」的可能性更大。
- 今年更新的 Mac 产品系列,对台式机没有特别需求的人来说,iMac 依然是首选,但是机械硬盘的款式就不要选择了。笔记本系列来说,三个条件:需要有触控 ID、第三代的蝶式键盘、第八代的处理器,也就是说,你的选择就是 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 2018 两个系列中进行选择了。就看你对于便携的要求是不是那么在意了,否则 Pro 系列依然是首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