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是从农村走出去,所以对农村的人与事知道的相对多一些。
老一辈的农村人,学问都不高,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农妇,更是连豆大的字也认不上几个。她们没有学问,并不代表她们不懂得人情世故;她们不善于表达,并不代表她们不会处理感情矛盾。
村里的李奶奶和陈家阿婆因为几根小小木头的归属问题闹了矛盾,导致一路顺畅前行了几十年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了。两个人都好面子,谁也不愿意主动先说第一句话,如此一僵,竟然接近一年时间,两人都没有解开心结,和睦如初。
春节到了,李家奶奶和陈家阿婆的孩子们都从天南海北回来过年。两家的孩子从小玩到大,每年回来都会迫不及待地聚一聚。这不,陈家阿婆的小儿子阿亮回到家里,屁股还没有把板凳暖热,起身对陈阿婆说:“娘,我给李奶奶带了些特产,他家老三估计也回来了,我过去串门去了。”换作平时,陈阿婆一定会笑着打发孩子去李奶奶家,可是这一次,她却一反常态,既没有说让去,也没有说不让去,反正是一脸寒霜,不言不语。
阿亮都三十大几的人了,这点端倪还是一眼看透,估计自己的娘和李奶奶闹矛盾了。他心里一紧,难道几十年的友谊说不要就不要了?他便笑着说:“无论是从年龄,还是从辈分来讲,我先去,都是应该的。再说了,还真打算老死不相往来?”说完,他拿起早已经准备好的礼物,径直去了李奶奶家。
阿亮从李奶奶家回来没有多大一会,李奶奶就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了陈阿婆的家里。见到阿亮的孩子就把红包递了过去,热情如初,一点嫌隙也看不出来。陈阿婆见状,原本绷着的脸,一瞬间笑意盈盈,赶紧过来拉着李奶奶坐下。
话匣子一打开,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不值一提了。李奶奶诚恳地说:“亮他娘,所有人都知道咱们友好了一辈子了,这些年,咱们互帮互助,极少争吵,因为几根木头,断了一辈子的情谊,太不值得了不是!”陈阿婆一听,眼眶里滚动着泪珠,动情地说:“你说的在理,你也好我也好,谁都不可能做得都对,这人呢,哪怕想得面面俱到,也难免有想不到的地方;哪怕平日里处处做得不好,也有可能把某一件事做得左右都挑不出来理来。”两人越说,板凳挨得越近,板凳挨得越近,两个人的心就贴得越近。趁这个功夫,阿亮和李奶奶家的三辉早就把一桌子菜给张罗起来了,两家人的聚会比往常提前了好几天。
筷子一动,酒杯一举,两位老人心中的块垒早就不见了踪迹。此起彼伏的笑语欢声充盈了整个院落,和好如初的气氛拉得满满当当,年越来越有年的模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