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疼痛像疾风骤雨,两次挂在先生肩上,疼晕过去,不知西东,想来依旧心有余悸。术后从全麻中醒来,岁月恢复静好,平静如常。
躺在床上,百无聊赖,看着医院洁白的天花板,看洁白天花板上输液挂杆导轨一圈又一圈,看导轨悬下的挂杆探向床单,看输液袋一滴又一滴慢慢变少,听书。
在听与辉同行第一期名人专访,听书像读书一样也可以阅人无数:陈行甲原本巴东县委书记,任职5年间把涉事87个贪官送进监狱,在人生巅峰急流勇退,专注公益慈善,听从内心,和自己和解,和生活和解,铮铮铁骨中诉说家国柔情;董宇辉31岁,人生中最好的年华,曾经的新东方英语老师,现东方甄选高级合伙人,拥有千万丈母娘和五十万学生的老百姓的孩子,博古通今,悲悯苍生,练达世事;新东方的掌舵人,商界传奇,江湖称呼众多,近期流行“铁公鸡”的俞敏洪,三人行,谈别离歌,谈人生,谈苦难……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有多少磨难,就会有多少感慨,他们的表达丰富而且深刻。在智慧叠出,精句频现的高能交谈中我get到了“相信”一词,也对他们的说词深信不疑,回味现实突然很有感触,我喜欢大道理小事件。
对家的记忆有很多种,但有一款叫中药味。儿时的农村,医疗条件很差 ,老百姓生病多喝汤药,不打针,因为没有针药可打。
那时母亲多病,家中总是弥漫着浓烈的中药味,苦苦,涩涩,有时会辣辣的。黝黑发亮的药锅稳稳地蹲放在炉火旺旺的泥灶上 ,母亲坐在灶旁 ,神态专注而且庄严,像是要把自己各种备受煎熬的病症都投放进咕咕热滚的中药汤中,随着汤药的反复鼎沸,化解,融合,疗愈,满心期盼着药到病除的效果。母亲忙得时候,会指派我去看药锅,很是无聊,会模仿大人的神态和专注。看着柴火舔舐砂锅,中药味不停地送达你的鼻腔,最初抗拒,想吐,但时间久了,就能和它从容相处,有时会觉得中药味还很亲切,闻着它很安心,因为母亲的若干次不重样的病症,在几味或十几味草药的不同组合、不同计量搭配中治愈。当然大多数时候是装模作样,眼睛盯着沙锅,心思早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因为不好好看药锅,挨过很多的训责。
中药一锅一锅的熬,母亲的病会一茬一茬的好。母亲一辈子的病痛很少吃药片,打针,输液,所以在从小的意识里,中医是靠谱的,是神奇的,是治病的,以至于那时的自己曾信誓旦旦长大后要学中医,当大中医先生,娴熟老练地抓取称量那些花花、叶叶、草草、根根、蝉蜕、蛇皮、龟壳………
基于儿时的记忆和意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对中医的执念,认为中医研究的是生命,是循环,是系统,是气血,是寒湿风,是大自然与生命的关系,是生命大统,应该无所不能,无所不及,是对症根本 。所以腿三个多月的疼痛依然决然选择中医的传统治疗,古方膏药、针灸、按摩、推拿、汤药,甚至在核磁髓核脱出还不依不饶地追问医生如果保守治疗,该怎么做。因为内心很排斥西医,害怕它的粗暴和直接。
影像明明白白,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辐射疼,无法站立,病症明确,医生也果断建议手术,我的内心独白依然是——我是不会手术的。有人和我说,我也和别人说,腰椎问题不要轻易手术,不止一次地说过,现在想来不知是哪来的笃定,自己甚至不知道椎间盘是何物。
内心倔强着不要手术,但下午躺在床上已经开始认真备课。打算做一件事,就必须做十足的准备,这是自己要命的思维模式。
椎间盘是两个相邻椎骨的椎体之间的软骨连接,位于两节椎骨之间,是纤维环包裹着髓核组成的一个垫子,起到连接上下两个椎体、缓冲压力、维持脊柱生理曲度、保持脊柱高度等生理作用。随着年龄增长等因素,髓核的含水量降低,可能会引起退行性形变,椎间盘失水会引起椎节失稳,松动,导致椎间盘受压严重。纤维环的退变会造成其坚韧程度的降低,导致膨出甚至撕裂。还会一遍一遍地浏览腰椎空镜微创手术的流程,后来甚至对纤维环缝合、射频等医学名词不再陌生。不断地百度搜索,不断地学习了解,心中有了医学常识和储备,慢慢拉进和手术之间的距离, 不再那么排斥和恐惧。
真正接受手术,敢于手术,当然不在自己的备课,关键在主治医生兼朋友的不厌其烦的答疑,化解我无为的顾虑和担忧。医生和朋友,朋友的成分更多一些,他反复阅读影像,提出微创手术是最佳选择;特意说明腰5骶1间盘脱出只压迫S1神经根,脱出髓核反复压迫刺激神经根,神经易出现不可逆损伤,如果下肢出现麻木,即使手术治疗,神经不能恢复;很诚恳地说如果是自己这种情况,肯定首选手术治疗;还说反复发作,影响工作,生活,心情,每次发作,通过静脉输液、休息可以缓解疼痛,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特提醒生活工作需要健康的身体,不能让疾病伴随着自己……
一个人说服一个人是件不容易的事,何况是说服一个成年人,一个老师,一个教物理的老师,哈哈,他们说物理老师具有学科特色的偏执和自信,有自认为对的思维模式,自己的逻辑体系,自己的执念和笃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循循善诱也仅仅是催化剂,最终其实是自己说服自己,借他人的理论、逻辑、思想说服自己,所以很感谢主治医生兼朋友的他,显然朋友的成分更多一些,因为专业医生是不会引导患者做决定的,用他的话说,病人的路自己走。他应该是医生中最会做思想工作的,会站在你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会同理你的感受,所以语气真诚,言辞恳切,逻辑清晰,很有说服力。
罗振宇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中说:你不能让生活总是长驱直入,事事得逞。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的院长梅赐琪教授也教育学生:哪怕我在现实面前不得不节节败退,也不耽误我在内心深处仍然有机会留下一堵铜墙铁壁,别让它完全得手。是说人不能总是臣服于生活所迫,应该有一定的掌控力,总有事情得自己说了算。
心中突然豁然……
相信,嗯,是如此相信!
相信一件事很难 ,相信一个人更难。无论相信人还是相信事,归根是相信自己,是自我相信。相信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能量,它能让生活有温度,让世界有阳光。古语:无知者无畏。在我这儿是无知者有畏,有知者无畏。
生活也许不如意,总是为难你,但要乐观相信,向阳而生。人活得应该是一份倔强,一份不服输,努力在生活中吸纳更多的真、善、美,集聚成相信的力量,容易去相信,努力被相信。即使生活有难题,也能找到适合的答案。
文章起念于2024.1.23落笔于2024.2.16
有的念想仅仅是闪念,但难得的闪念又不想放过。不想放过但又不知道从何写起 ,于是就搁置 ,放到想写的时候再写,当然也有放着放着就不想写了的,很多教学中的小故事就是如此,随心,因为本就是吾手写吾心,信手乱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