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偶然的情况下,微信读书推荐了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是,书的作者,黄澜。她是一位电视制作人,制作过《辣妈正传》《虎妈猫爸》《我的前半生》《如懿传》这些热门作品。
虽然我没怎么看这些电视剧,不过对她这个职业还挺好奇的,加上这些电视剧,说明她对社会和女性主义,应该挺有见解的。
这本书都是作者写的一些随笔。每一篇都是从寻常的生活得来的思考,我都是很随意的挑选着某一篇阅读,好像在跟一个亲近的人聊天一样。
作者本身是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的人,她是一名事业女性,一个知名的制作人,拥有自己喜欢的事业和工作。她同时又是一位母亲,拥有一个女儿和儿子,也会为子女的教育和发展操碎了心。同时她也结过婚,明白婚姻对于女人的意义。她也勇敢的离了婚,在她发现跟伴侣两个人对于婚姻的观念已经无法融合。可以说是一名敢于追求自己的生活的独立女性。
从书的序篇,就可以看出,作者从小到大都是学霸的人设。
她从小就喜欢看书画画,还把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画成故事,编成一部小人书。小的时候,就在在作家爸爸的培养下,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不写日记还挨过爸爸的耳光。
虽然这么严格的要求,培养了作者的写作能力,她发表了很多作文和诗歌,还有各种文章。但是并没有从心中热爱写日记这件事,因为这个耳光的阴影太深了。
小学的时候,语文成绩都是第一名,数学成绩位于第二名。她为了学好数学,六年级的时候,我连画画、书法都不想学了,报了一个班去学计算机“logo语言”,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还报名参加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
不仅如此,在体育上也一定要跟男孩子争个高低才行,可能是重男轻女的观念的影响吧。
从小学到大学,这十几年她都是当选班长。初中时,进入学校的学生会,担任宣传部副部长,高中时又当选学生会副主席。
为了成为一个称职的班长形象,她很早就学会情绪管理,比同龄人早熟了许多。她确实是个不惧怕困难的人,虽然文科成绩名列前茅。高中分科的时候,却选择了理科,因为觉得更有挑战,比背诵政治和历史有意义多了。
大学是在上海外语学院学习俄语。虽然俄语学成绩还不错,但是作者在大学时期也是迷茫的。她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翻译工作,两次翻译的兼职,都让自己出净洋相,战战兢兢,并没有发挥翻译的专业素养,看到作者做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也会有这种状态,倒是挺令我惊讶。大学毕业后,她也不知道除了俄语和翻译工作,可以做什么?于是想换个专业,考取了莫斯科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作者也是发挥学霸的天性,争取每一科成绩都得优。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她认识了一起在莫斯科大学读书的丈夫,并且结了婚,生了一个孩子。跟莫斯科大学宿舍里很多学生父母一起,开始一边读书一边带娃。
毕业时,她所有科目都拿了优秀,拿到了红色的毕业证书。而她的丈夫却却还要再读一年,才能拿到毕业证书。
毕业后的第一年,作者本来想在家里当一个全职妈妈。她身为编剧的爸爸,看不过去,推了她一把,带她认识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节目代理部的马总,她花了三个月就从实习生升到了企划部副主任。在文化企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从此开始了如鱼得水的职业生涯。开始从事电视剧的销售工作。在一年内就把重播剧的销售额翻了一番。
从序篇可以看出,学霸女强人职业女性的性格真的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从小就刻在骨子里的,不是轻易就可以复制的。作者在读书的时候就很主动寻找机会,比如参加话剧表演,报名当特约演员。主动寻找工作兼职的机会,比如网页设计,她甚至都没学过,就上门自荐。从事制作人这个职业,虽然有家庭的影响,爸爸是编剧,妈妈在电影制片厂做宣发,所以她从小对影视行业也有耳闻目染。在大学学习俄语文学,研究生学习经济管理,对于从事制作人这个工作似乎是如鱼得水,水到渠成。但是以作者如此丰富的履历来看,她就算是从事别的职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只是能找到自己心中所爱,实在令人羡慕。当一个人经历多了,选择自然也就多了。
相比起开头的人生经历,后面的文章更多的偏向于生活和人生思考。比如她决定离婚的那一章,她跟丈夫两个人的婚姻观念根本不一致,她对于渴望情感上的共鸣,丈夫人为婚姻只是搭伙过日子。对婚姻的期待不一致,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协议离婚。离婚后她开始感到恐惧,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时光。后面她领悟到了,让她恐惧的原因是害怕孤独终老。
确实很多人选择婚姻,都是为了寻求某种安全感而已。但是婚姻就能避免孤独吗?这样的想法,或许只会让自己失去的更多。
正如作者所感悟的,
“婚姻本来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可选择的人际关系,而关系是两个人互动的结果,是流动中的平衡,它不是所谓的人生成功的标志,更不是绝对安全的避风港,它不承诺幸福,更驱赶不了孤独。”
作者说:婚姻只是一种因为爱而选择的承诺,而她的独立,从澄清了婚姻的误会开始。
我觉得能有这样的婚姻观念,而且愿意坚守这样的婚姻观念的,真的很棒。现在的人,对于婚姻,要么就惧怕踏入,要么就是深陷其中。或许早就忘记了婚姻的初衷,只是一个承诺。相爱的时候再一起,不相爱的时候放彼此自由。再多的顾虑,都是自我安慰和逃避的借口,最大的借口就是孩子。当作者跟孩子讨论离婚的事情,孩子反而真诚的给他们点赞。
看《不负热爱,活出发光的自己》这本书,里面的文章就像是在听一位朋友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一样,但是每一篇里面却又能找到一两句人生的哲理。女人的独立,重要的是心灵的独立,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每一次感悟中,和自己和解。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人性就是这样,充满各种可能。而拥有爱的更好的方法,是相信爱的力量,也原谅爱的不安。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4743/6c8136765e88b66a.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