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长大了就会变好吗》:有关情绪管理、自我成长的解答

《长大了就会变好吗》:有关情绪管理、自我成长的解答

作者: 流年里读若水书 | 来源:发表于2021-07-31 17:10 被阅读0次

“人这一生要走过多少路,才能确定前行的方向;在路上要遇到多少人,才能知道与谁同行。”这句话出自央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听到主持人敬一丹说出这句话时,我被深深地触动了。

身为九零后,这二十多年来,一直处于迷茫中。不知道前路在何方,不知道自己是谁,该做什么,我想,这也是这个年纪的普遍状态吧。因为18~25岁的这段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成年初显期”。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是一生中最混乱的时期。虽然在法律上已然成年,但是我们却承担不起,或者根本不想承担,成年人该有的一些责任。我们的内心,始终游离在成人和孩子两者之间,用两种心态,相互切换生活着。

一些研究显示,人们通常在25~30岁时,才会做出一些,对自己的一生有重大影响的决定,例如:结婚的选择、事业道路的选择。在这之前,人们会觉得自己并没有成年。

那么是什么因素,会让人开始认为自己真正成年了呢?首先,第一,接受自己对自己该负起的责任;第二,独立做出决定;第三,实现经济独立。除了以上这几点,成为父母,也会让人提前进入成年的状态。

成年初显期,大部人都会感觉到空虚、迷茫和焦虑,书中说这种状态,源于我们还没有“找到自己”,没有完成一个人生的重要任务“自我认同”,也就是弄清楚,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包括自己的底线和价值观,以及规划未来,寻找人生意义。

在寻找自我认同的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个状况:1.服从于对父母、他人的认同,做他们想要让你做的事情。2.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不寻找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简单点来说,就是随波逐流,跟随别人的脚步,从来不思考自己想要什么。3.是那些正在努力探索,但还没有得到答案的人,这也是自我认同的必经之路。

想要寻找自我认同,可以先问自己,我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恋爱关系是我想要的?什么样的职业是我想要的?想象未来的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自己现在相信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很高兴这几年,通过一点点摸索,我意外的选择了这条通往自我认同的路。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发现自己眼前的道路,变得清晰起来。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设立目标,坚定自己的价值观,不因为别人的意见和行为,轻易动摇。我也在这段时间,尝试修改自己的世界观,受益匪浅。

有关世界观,说一下书中对我特别启发的一个概念:客体恒常性,它是指我们和客体(外部世界),能够保持一种恒定的常态。通俗来讲,就是人的安全感程度,安全感高的人,内心会持续保留对外界的看法。我们对于他人的认知,就是受客体恒常的影响。

缺乏安全感的人,会根据他人当下的表现,和自己现在的感受,去解读怀疑别人,从而容忍不了别人偶尔的过失。要知道,无论你再喜欢的人,也是会在某种情况下,做出你不满意的行为。

而拥有“客体恒常性”的人,他们相信这个世界,所以他们的情绪,还有认知,都是稳定的,不会轻易动摇对别人的评价。这种能力的形成,是由我们在童年时期,与父母建立的信任度决定的,如果父母及时回应了孩子的需求,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信任。

当然,父母的及时回应,不是指溺爱,从来不让孩子感受到失望。而是放手,让孩子自己体验世界,只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一个人心中的美好回忆越多,他也就会拥有更好的客体恒常性。

生活中,缺少客体恒常能力的人,比比皆是。往往别人不经意的一个举动,或者随意说了一句话,都会让这些缺乏安全感的人多想,并产生负面的情绪,立马对外界定下不好的评价,这就是缺乏信任能力的表现。

说起情绪,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各种负面情绪背后,隐藏的原理:

首先,先说两种没有意义的负面情绪,一种是“无望感”,就是绝望,无论是对现在,还是对未来的预期,都很消极。这种情绪一旦产生,我们都知道,后果会是什么,感觉怎么努力都没用,放弃尝试,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第二种是“无价值感”,自我否定,认为自己的存在没有意义和价值,这些人也会因为内心空虚,更愿意去追寻财富、权力、外在的东西,也更愿意通过取悦别人,获得认可,来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俗称的“讨好型人格”。

再来说一些有意义的负面情绪,第一种是“愤怒”,它是一种防御机制,在我们的利益或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为了捍卫自我界限,就会出现。愤怒背后,其实隐藏着另一种情绪,就是“羞耻感”,出现羞耻感的根本原因,是太过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的样子。

害怕别人会认为自己软弱,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低自我价值感的表现,想要通过愤怒,来隐藏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自恋程度,也是影响羞耻感的因素,太过自恋的人,会更容易引发愤怒,因为自恋本质上,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第二种是“悲伤”,其实是一种信号,想向他人求救,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陪伴,理解和支持。

第三种是“嫉妒”,能够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位置。它分为良性和恶意两种,良性嫉妒,能转变成动机,促进人们通过模仿别人,进行学习,自我提升。而恶性嫉妒,会让人采用谣言、诋毁、诽谤等方式,打击被嫉妒的人。

第四种是“焦虑”,它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现实焦虑”,当我们感觉到有危险时,大脑就会接收到警戒的信号;第二种是“道德焦虑”,触犯道德后,通常以内疚、羞愧的方式,表现出来;第三种是“神经性焦虑”,由于被压抑的欲望,或恐惧引起的。

其实,书中的内容还有很多,我也只是总结了一部分。这本书读完之后,受益良多,虽然它的书名非常普通,但它却是一本用词严谨的心理学,我觉得,完全可以把它做为心理学入门书籍阅读,能够让我们了解到一些,最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大了就会变好吗》:有关情绪管理、自我成长的解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nh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