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悲伤逆流成河》,我感到十分悲伤
《悲伤逆流成河》是郭敬明很著名的一部小说。很早便知道了它的存在,但我没看过,因为它的名字太悲伤了,光是读名字就能感到一股淡淡的忧伤。今年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映,一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终是按耐不住好奇,在手机上看了这部电影。
我就不复述剧情了,看过这部电影或小说的人应该很多,没看过的将来也可以去看看。但友情提醒,此片适合在静谧的环境下一个人默默地观看,而且请备好纸巾,因为你极有可能会哭成一个泪人。
看完《悲伤逆流成河》,我感到十分悲伤
郭敬明不愧是写青春疼痛文学的一把好手。听闻电影版与小说原著还是有较大出入的,但其青春疼痛文学的本质却丝毫未变。影片的整个氛围十分低沉压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觉得心口闷得慌,就像被什么东西紧紧的压住一般,沉重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全片始终都贯彻着一个字-痛,锥心刺骨般的痛。那是一种悲伤的、无助的、绝望的痛,是一种溺水者在水中万般扑腾,却始终无法浮出水面的痛。女主易遥在这种痛中奋力挣扎着,一次又一次。但每次以为终于见到转机后,都有更深更可怕的痛突然袭来。这种一波又一波仿佛永远都不会消失的痛感将这个顽强的女孩一次又一次击倒,最终以不可阻挡之势将她狠狠地逼到了绝望的边缘。
许多人将善恶黑白分得清清楚楚,非此即彼,非彼即此。可他们不知道,光明和黑暗之间有过渡时期,黑色和白色之间有灰色地带。
青春应该被定义为什么模样?阳光、活力、灿烂、美好...这是大多数人的青春,也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但并不是所有人的青春都是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之下的。有太阳,便有阴影。有一群人的青春便是藏身在这片阴影之中的。他们看得见阳光,但同时深知,阳光从来没有照耀在自己身上。他们的青春期只有贫穷、打骂、嘲笑和侮辱,而易遥便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看完《悲伤逆流成河》,我感到十分悲伤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让我感触很深。女主易遥在唐小米把她治病的钱偷花光之后,终于忍无可忍的爆发了。她将唐小米推倒在地,将药膏挤在她的脸上...齐铭在海边斥责她,她的情绪一点点崩溃,心中的委屈瞬间涌上心头。她反击他,:“你只看到我把药挤在唐小米的脸上,却没看到她们是怎么欺负我的”、“齐铭,我从小就羡慕你,你的爸爸妈妈都爱你”、“你生活在光亮中,你就觉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齐铭,你可能真的没有尝到过,得不到是什么滋味吧?”...
那个叫齐铭的男生是那么温暖,他会把自己的牛奶给易遥喝,他会背着妈妈偷偷跟她来往,他会为了让她治病,从家里偷钱拿给她……他是真的对她好,可是他不懂她。他不懂她的世界,不懂她的处境,不懂光明与黑暗之间的灰色地带。他甚至在她跟他解释后对她说:“可是我觉得,就算其他人落到你这个处境,也不会变成你这样的”。他的世界太过美好了,没有贫穷,没有打骂,没有伤害,没有青春期的各种疼痛。易遥说得对,他生活在光亮中,便觉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他们俩从来都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所以,他不懂她,也不知道怎么面对在他眼里“变了色”的她。所以,他连一个伸手拉她一把的动作都没给她。影片的最后,易遥跳河前,她站在河堤上对着所有围观者控诉,她说她们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刽子手。施暴者、纵凶者、冷眼旁观者...统统都是刽子手。其中包括乔铭,那个在过往岁月给过她无尽温暖的男生。他的不理睬和不信任助力这个无辜的女孩跳下了寒冷冰凉的河水。
看完《悲伤逆流成河》,我感到十分悲伤
影片的基调拿捏得很好,看完之后一股不可言说的悲伤感徘徊在心头,难受,很难受。只能任由泪水在脸颊潺潺流动,以求得一丝舒缓,但越哭就越抑制不住了。顾森湘惨死,易遥跳河。青春时期的疼痛化作了她们自己和亲人生命中永恒的伤痛。可是她们做错了什么呢?顾森湘纯白善良得如天使一般,她什么都没做却无辜陨命。易遥虽然生活在阴暗中,但那么努力的想要触碰阳光,她从没做过怀事,却被逼得生生跳河自杀。两个花季少女白白的做了青春之殇的牺牲品,一切都是谁的错?谁敢说自己完全无辜?
看到易遥跳河那个片段时,眼泪像决堤一般往下涌。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道:“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而我在这里想说,人心究竟能够坏到怎样的地步?一群尚未成年的高中生又是怀着怎样的恶意用谣言和忌恨将一个无辜的少女杀死?最可怕的是杀人者还不自知。
她们是否会在某一天突然醒悟,意识到自己曾做过那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她们是否有一天会在夜半惊醒,为自己曾经的行为感到悔恨?抑或是就像易遥说的,她们今后的人生会过得顺顺坦坦,对自己做过的恶毫不在意?
在此再借用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段话来表达我的愤懑-“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愿所有的青春,都可以被温柔对待。
看完《悲伤逆流成河》,我感到十分悲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