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西游记》中通天河的秘密

《西游记》中通天河的秘密

作者: 你好唐小山 | 来源:发表于2017-06-03 19:14 被阅读0次

“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

《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

第一百回中他们并没有经历任何磨难,只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写了四人回到长安后,受到唐太宗和众官的欢迎,以及如来怎么给他们封神。

八十一难里的最后一难,是师徒四人在第九十九回中经历的——

遣送四人的八大金刚接到观音法旨,使师徒四人坠落于通天河西岸。

老鼋驮他们渡河,但因唐僧忘记向如来问他所托之事,而将师徒四人和马匹抛在水中。

诸阴魔兴风作雨欲夺经而未成功。

翻翻《西游记》全文,“通天河”一共出现在4回中——

除了第九十九回的最后一难,

在取经中间点的四十七回至四十九回,

写到八百里的通天河,阻挡了师徒四人取经的去路,

以及他们如何打败在当地作威作福的灵感大王,

又让老鼋给顺利驮过了通天河。

通天河其实很神奇,

它不仅是九九八十一难中的最后一难,

又是《西游记》全文的中间回目,

而且还是唐僧取经全部路程长度的正中!

唐僧取经全程的确切长度是十万八千里,

这在《西游记》里不止一次提到过:

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化金蝉”里,

菩萨腾空,留下一张简贴,

上有几句颂子:“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路程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

在第一百回也有交待:太宗问三藏“远涉西方,路程多少?”

三藏道:“总记菩萨之言,有十万八千里之远。

途中未曾记数,只知经过了一十四遍寒暑。

日日山,日日岭,遇林不小,遇水宽洪。还经几座国王,俱有照验印信。”

这里不但交代了路程长度,我们还知道了时间跨度,一共走了十四年。

四十七回里师徒四人夜里没法过河,要在河边边老者家里投宿,

唐僧自我介绍说是东土大唐钦差往西天取经者。

那老者摇手道:“东土大唐,到我这里,有五万四千里路。”

从这里看出,到了通天河,他们前一半的路程,刚好走完。

让人不得不感叹,《西游记》艺术结构之精巧,意味之无穷。

再看唐僧小时候的遭遇:一出生就被他母亲绑在一块木板上放到河里漂走,

后来漂到金山寺,被老和尚收留,所以给他取名江流儿。

唐僧以“江流儿”而开始生命的磨难;

以通天河冰破落水而走到去西天的中途;

来到西天又在凌云渡乘无底破船落水而“脱胎换骨”;

返程途中菩萨又给增加一难:被老鼋摔落到通天河里。

这是唐僧生命中关于水的磨难四部曲。

只是第二次落进通天河里的唐僧,

和中途第一次落进通天河里的唐僧,已有本质上的区别。

清代人汪象旭批点说:“过此以往,江流水厄将终,更无事劳普陀之驾矣。”

“江流水厄”应该就说的是唐僧这四次关于水的磨难。

汪象旭说写通天河是象征唐僧的前半段灾难圆满了。

这种评点十分符合原书的巧妙设计。

从第五十回开始,进入西天取经的后半段路程。

五十回的开头,是一首词:

“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莫教坑堑陷毗卢。

本体常清净,方可论元初。

性烛须挑剔,曹溪任吸呼。

勿令猿马气声粗。昼夜绵绵息,方显是功夫。”

作者还专门写出了此词牌名是《南柯子》,

这里使用“南柯一梦”的典故,意味深长。

中途落水之前的唐僧,也许还心存杂念,未斩断情丝;

可这第二次从水中被救出后,他的前尘往事仿佛一场大梦,

梦醒后要逐渐斩除心魔,踏上更坚定的取经之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游记》中通天河的秘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sm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