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阳光伴着春日,辽阔伴着草原,眼神也伴着心灵,而伴着眼神的,是那眼里的光华。
你是否见过那清清亮亮的眼神呢?唯有黑白分明,才会清亮。
在我看来,拥有这样清澈分明的眼神的,大致两种人。要么心理简单为人纯粹,要么情志通达,活得智慧。
前者,天真无邪的小小孩童最易得。那无辜又干净的眼神,唤起面对它的人本能的良善。而无所欲求只安在自己该做的事情上的成人,也易得。
见过一位年过六旬依神采奕奕的老人。说是老人,也许只是他长相的衰老,但那脸上光滑的皮肤,亮亮的眼神,健朗挺拔的身材分明显示着他体内的面貌年轻。
再后来,了解到他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人。三十多年勤勤恳恳上班,兢兢业业对待工作,领导交待什么做什么,全无其它想法,只全力做好。
工资全额上交,家庭内丁点小事全凭老婆做主,老婆发话就去做,不发话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攒了一辈子才300多的私房钱,想在网上买东西还得经老婆同意。
有时会听到老婆婆埋怨他不想事。精明能干的婆婆年轻时带着两个儿子,自己还要做生意,忙碌可想而知。每每事情多而大发雷霆,他也只是闷声不说话,极少因此而生气。
旁人眼中,他是没有男子汉气概、婆婆想怎么骂就怎么破口大骂无尊严的“窝囊”之人,但他同时也是你有事随口一说他就会做好你完全不用再操心很负责任的人。
六十岁生日那天,我问他你觉得这一辈子你幸福吧?他毫不犹豫,一脸笑容说“幸福啊。”
这样的我不理解的婚姻一辈子,是老先生的幸福人生。也许他生活的样子,也是他想要的样子,匹配上了心理需求,自然感到满足。
还有一位八十多岁患了阿茨海默症的老人。他已经不戴耳蜗就听不见这个世界了,但他有着真的亮晶晶的眼睛。
他是一辈子的教书匠,退休后的十几年里他依然在那被书堆满的房间里伏案写作,投稿写文章。
在他的熏陶下,两个双胞胎长孙从小沾染浓浓书香气,都考到了美国拿全额奖学金,如今一个是留美访问学者,一个是高校年轻的教授。
患病后的第一年,第一个重孙出生。在偶尔头脑清醒的时候,用发抖的双手艰难的写下了对孙儿们养育孩子的建议和他自己的经验。
现在,每到过年,很多晚辈后辈齐聚家里给他拜年,他矮小的身体站在那,笑眯眯的接过后辈人的目光。那时的他像极了一个孩童,笑容纯粹,满脸无邪。
患病前,他一直活在自己爱看书爱做教育的简单里。如今,他依然活在自己健康的简单世界里,到处转转,吃吃东西,乐呵乐呵。
眼神的光亮即是心灵的光亮。那神采奕奕诉说的,是对已有的满足。
看过一句话,忧郁的女人背后一定有位不体贴的男人。看过那么多书,而对其中这句印象深刻,也许潜意识里有些许认同。
然而可能更大却更消极的影响,是日后我对于先生不体贴时的看待。
每每和先生冲突,往事总总,类似糟糕的事情浮现出来,内心就会不自觉得出他“不体贴”的结论。不用照镜子,自己也可以感觉到那郁闷的几天里,眼神中对事物神情的淡漠。
如果说年轻时的光彩照人是因为自己世界的精彩,那婚后即便不那么如意的先生,能否把关注点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呢?
当注意力不再外求,生活的期待不落在他人身上,也许女人眼里的光华可以依然神采且更加深邃睿智,那不是又一次成长和超越吗?
程夫人可以包容苏洵十多年的吊儿郎当,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本分,最终成就一代大儒。也许女人的承托、对自己独立的坚守和内在稳定,才最能对抗那眼神里流走的光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