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场景,孩子干什么事都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家长有时喊叫,有时甚至动手撕扯。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孩子拖拉磨蹭的四个场景:
1、早上起床;2、出门前;3、放学回家写作业;4、洗漱睡觉前。
拖拉磨蹭的5个典型类型:
1、注意力转移型。写作业静不下来,不专注,经常玩手里的文具等。
2、慢性子型。
3、完美型。完美性格决定了,做任何事情时太想做好,担心出错,所以犹豫不决。家中有强势优秀的父母。
4、依赖型。在生活和学习中,可能家长一直处于不断叮咛和催促中。
5、杂乱性。没有时间观念,脑子中没有思维逻辑,对东西马虎。
其中依赖型和杂乱型是因为父母的催促而生成的。
在问题发生时,我们要看清问题的背后原因,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孩子拖拉磨蹭背后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家乡的错误观念。
1、催促(将不断地催促,改变为有效的提醒。)
2、动作慢。性格使然,属于慢性子型,但是有时间观念。
3、孩子要严格管理。家长以为孩子要处处严格管理,不料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孩子会产生消极怠工。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1、硬环境。家里是否整洁,井井有条。家中三个百分百清洁——沙发,桌子,床上。
2、软环境。父母是否有时间观念,事情能否安排的井然有序,是否拖拉。
三、精力的状态不够。
孩子的精力达不到,可能是睡眠不足,或者是运动和营养不均衡。
四、孩子没有养成管理习惯。
1、时间管理习惯;2、物品管理习惯。
以上是孩子拖拉磨蹭的场景以及原因,那么应对策略又有哪些呢?
这里分享四大策略:
一、可视化。
在这里可以准备时间计量工具,如钟表,孩子的手表,计时器,番茄钟以及看板清单。
二、孩子自己物品的整理
包括孩子的文具,生活用品以及玩具的整理。
三、知止。
要知道帮助孩子,管理孩子,引导孩子的界限在哪里。也就是说,家长要明白哪些是需要自己去做的,而哪些是不可越界的。
需要家长做的,如为孩子提供生存生长的必要条件,经济支持,保护人身安全等。
家长不可越界的是,孩子的身体界限和心理界限。孩子上学后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空间,让他自己去发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四、家长的心要静。
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心理诉求。读懂孩子很重要,怎样才能读懂子呢?当我们能安静下来,去体会孩子的心理诉求的时候,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只有内心安静下来,才能观察到孩子的内心活动,才能用同理心去感受,去感知孩子的情绪,家长和孩子的内心才能建立起链接。
这是帮助孩子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这世界上什么都能求快,但教育孩子绝不能求快。
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也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所以,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家长先成为什么样的榜样的人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84574/4d84599ec90fd82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84574/5cc4690d6770a7f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84574/5470eb14b9f7ef13.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