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沙瓤番茄
牛,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
在生产方面,历史上一直用牛耕地,牛是家庭最大的财产。战国时代牛耕已非常普遍。《战国策•赵策》记载,赵国取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两国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解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这里的“以牛田”,显然是说战国末秦国已有牛耕,而且这里可以看出牛耕是秦国变强的原因之一。
在生活方面,好多小伙伴们都爱吃牛肉,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催生浪漫,两人择一静谧之地,点上蜡烛,配上红酒,品味牛排,你侬我侬......,停停跑题了,不好意思。就连我们最浪漫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里面的主角也是牛郎。
我们的饮食离不开牛肉,不仅在于它的浪漫美味,在古代的时候,牛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大多时候是禁止食用的,这就让吃牛肉的人更增添了几分霸气。比如在《水浒传》中,武松在上景阳冈打虎之前除了喝那十八碗酒外,还让店小二切二斤牛肉,在这里比切两斤驴肉、鸡鸭鹅肉显得有气魄的多吧。
在其他方面,现在股市都期待牛市,形容人的勤劳一般也是用“老黄牛”、“俯首甘为孺子牛”等。
说了这么多,在我们国家(在印度,牛还是神牛),这里说牛是一个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动物,大家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估计意见最大的就是牛老兄了,既然你们人类这样评价我,为什么你们信口开河、满嘴乱喷的时候,非要说吹我,还让不让俺清净一会了,整天好多人都吹我,搞得现在农村不养牛了,都说我让你们吹死的!
牛老兄,先别急,听俺给你拉一拉。
这还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张玺文摄首先来说一下比较靠谱的由来,相传,古时的黄河上游一带(大体就是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水流湍急,舟船很难行进。于是智慧的本地人就用牛、羊皮制成筏子渡河。皮筏由几个吹鼓的牛、羊皮口袋连结而成,这里要把牛羊皮吹鼓,可没有现在的打气筒、充气机什么的,但是羊皮还好说点,费点劲就吹起来了,牛皮可就不好说了,要没有足够的力气,也就是强大的肺活量,是吹不起来的。所以当地人对那种说大话的人,就让他们去黄河边吹牛皮试试,以此来讽刺。
第二种说法是源于屠夫。以前宰杀牲畜,先要把血放完,屠夫会在猪羊的腿上靠近蹄子处割开一个小口,用一根铁条插进去捅一捅,然后把嘴凑上去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猪羊全身都膨胀起来。这样,剥皮的时候就会很方便。如果用这种方法对付猪、羊,就叫吹猪、吹羊,而用到牛身上,就叫吹牛。但宰牛的时候,屠夫极少用这种方法,因为牛体形庞大,皮又很坚韧,皮下脂肪又少,要把整头牛吹胀起来,断非常人所能为。所以在以前的屠夫朋友圈里,谁要是说他能吹牛,那他肯定是在“吹牛”!
另外,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认为它与游牧民族的生活有关。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最看重的财产就是牛马。因此,人们聚在一起时总喜欢谈论自己的牛马,其中就难免有夸大的成分。日久天长,“吹牛”之说流传开来,有了“说大话”的意思。
那么为为什么现在有好多人习惯把说大话叫做“吹牛B”呢?原来这是不明其来源的人,为了进一步强化其贬义,将它连谐带讹地说成“吹牛B”或略作“牛B”,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是吹牛的那个部位;由于这最后一个字在书面上常用“×”来代替,所以,现在又有人把“吹牛”说成“牛叉”。
以上为“吹牛”的趣谈,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PS: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未找到原始作者,侵权请告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