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一个给网叔印象“吊儿郎当”的老友吃饭聊天。
酒过三巡,他突然抛出一句:
对父母付出的理所当然,是做子女的最大不孝。
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上最冷漠的词之一。
朋友之间一方对另一方的付出理所当然,损友无疑。
情侣之间一方对另一方的付出理所当然,渣男渣女必须。
人与人之间的理所当然,除了父母,大部分都维持不了多久就会让你品尝失去的痛苦。
但不得不说,理所当然几乎是每个人身上共有度特质。唯一的差别,有人会不断反省。有人听之任之。
这种特质。网叔以为,是一种人类对于既得利益习以为常的无知或自私。
关键信息有四:
1、既得利益,即肯定是得到了某种好处。
2、习以为常,说明这种好处因为有稳定的输出,让当局者非常有安全感。
3、无知,看不到外部环境的给予、别人的付出,认为自己牛逼(高估),别人应该。
4、自私,知道环境给予、别人付出,但假装不知道。
1.0
理所当然最大的祸,是对自己的理所当然。
除了极端的无常。
人生的大起大落,往往是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样子。然后突然就不是这样子的了。措手不及,溃不成军,一蹶不振。
说大一点:
曾经东北工业基地傲视全国,年轻人花钱、挤破脑袋混进去,坐上了理所当然以为可以吃一辈子皇粮。然后,90年代出现下岗潮。21世纪整个老工业基地沉沦,成为国家的负担。
17年前中国进入WTO,外贸大火如抢钱,很多企业家享受着开放和中国人口红利,把机会理所当然看成自己的能力,然后近些年人口红利下降,于是,满眼的破产倒闭。
说小一点,以我们的投资为例。
过去这些年,网叔跟线下理财的中老年投资人接触,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某某理财产品,三年完美兑付。已经用时间证明是好东西,后面可以闭着眼睛投。
浅薄无知,还不知敬畏……
经验主义的理所当然。
易乾财富,完美兑付4年;善林财富,完美兑付5年;泛亚有色金属,完美兑付6年。
2.0
2012年之后,国家开始鼓励金融创新,高喊金融要开放,推动利率市场化,批民营银行。
结果步子迈得猛烈点……
直接影响是钱在金融领域“空转”没怎么进实体,反而大量流入高风险的投机领域。
居民大量加杠杆买房,进而导致了房价暴涨。
金融开放,太多的人以金融之名,行庞氏骗局传销之时。
乱象频出之后,高层开始担心中国金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2016年起,监管层开始在金融领域整顿严管:
亲儿子银行第一个被打脸。保险、资管也先后挨了揍。
P2P因为规模小,大浪潮之下,直到2017年中下旬,才认真被对待。
直接影响:备案难度直接被拉升了一个等级。
大势之下,我们只是随风而动的小草。
做投资,顺势而为是我们成败的关键。不亏钱,可能是因为能力。赚到钱,90%是因为行业机会的给予。
2017年下旬,网叔P2P仓位,开始清活期理财平台,清备案压力大的平台。放低自己在能力上所产生的收益预期的,不断调高政策风险的警觉。
特别是最近善林、城城理财的“自首”,信号非常令人不安。
复盘过去2年。
2016年到2017年是P2P难得的“安全期”。其因,一方面是监管介入,把一些骗子挡在门外。另一个是因为P2P规模较小,监管一直迟迟不推进。
这样的风平浪静,给很多激进投资人、羊毛党提供了相对广阔的生存空间,只需要简单的风险把控就基本可以防雷。
跟2013-2015年P2P市场对于激进投资人屠杀的现状差别很大。
只是,现在好环境不在了。但很多人还理所当然以为自己牛逼,能力强。
最近聊了一些备案压力的平台负责人,虽然人家不明说,但真的感觉被整(顿)得有点喘不过气……
切记,特殊时间不能理所当然……
网叔,互联网金融资深人士。独立,理性。热爱钱更在乎良善。闲来聊两句常识,骂几个混蛋,喝两杯小酒。网叔不是文明人,衣冠禽兽请绕道。关注网叔,微信公众号:网叔点财(wsdc204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