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学校走到地铁站要十五分钟,现在住的地方离地铁近了,可排队进站却要花上十五分钟,夸张一点说:排队两小时,坐车五分钟。
那些年我们一起挤过的地铁,你承载了我们多少的梦想与汗水。让我们共勉之: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人儿有车“坐”。
01、人多力量大,魔鬼的步伐
每天闹钟响过两次以后,拖拉着困倦起床,又背上理想奔赴地铁。路上有人吃着酱香饼,有人啃着面包,有人吮着炒面,有人灌着牛奶,不变的是匆匆的脚步,步行如风,卷起一阵尘土,玷污了那油亮光滑的发丝。
只要稍微迟了几分钟,人流便如洪水般涌入地铁站,让你被席卷其中无法自由抽身。地铁口很闷热,众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顿时温暖了整个地铁口,让人们的额头开始冒汗,夹带着浓妆滴下来,紧接着汗流浃背,白色的衬衫显现出鲜肉的颜色,湿透了整个秋天。
人们不断挪动着魔鬼的步伐,希望能定到最佳的位置,双脚跟地面支撑起一个稳如泰山的三角形,不被人流冲倒,可又不得不随时准备着起跑,往前方见缝插针,离入闸口更近一点。无奈腹背受敌,动弹不得,只能由着身体间的摩擦被动地蠕动。
02、我用尽全部力量挤进车厢,车厢却只能勉强容下我
从排队进站,到排队候车,看着一辆又一辆载满人的列车从身边飞过,自己却被人墙堵着挤不上去,犹如看着夜空中的流星稍纵即逝却来不及许愿,只能呆呆的等待下一个缘分出现。
穿上正装,斯文儒雅如孔夫子,却也不得不掐准时间使出洪荒之力,力争上游,鱼跃龙门,跳进车厢,摇摇晃晃,在茫茫人海里寻觅寸土寸金的立足之地,在人间百味中夺取几立方毫米的新鲜氧气。
车厢里有人眯着眼在补眠,继续昨晚的春梦。有人在玩消消乐,享受上班前最后一丝乐趣。有人在聊微信,可惜网速赶不上车速。有人在听歌,为奋斗的自己打上一剂鸡血。
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用尽全部的力量挤进车厢,车厢却只能勉强容下我,不允许我做其他多余的动作。多年后,有多少人会这样想:我用尽全部的力量给了首付,却要被房贷奴役一辈子。我用尽全部的力量燃烧自己,却始终照不亮她的心房。
天下熙熙皆为车来,天下攘攘皆为车往。
03、早起无所谓,只要能早睡
还是太天真了,手机地图能预测大马路的拥堵情况和红绿灯,却永远预测不到地铁里的高峰期。不仅排队进站耗费了一段时间,排队候车耗费了一段时间,连列车中途几番临时停车也耗费了一段时间,林林总总加起来,耗费的时间比地图所示的足足多了一倍。
也好,这样能强迫自己早起,毕竟早起的人儿有车“坐”。
但我不知道以后的日子里,还能否早睡早起。
车到站了,走进高楼林立的广场,阳光很刺眼,空调很冻人,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早起无所谓,只要能早睡。
站在这个位置,感觉就像站在人生巅峰,因为没有人挡在你前面。
你以为我心里是高兴的,其实你错了,因为这证明上一辆车抛弃了我,徒留我孤单在车站成双。
04、一点培训感想
为期三周的培训终于结束了,周日要背着锄头下田去了。
培训的内容有干货有理论,有时候豁然开朗有时候云里雾里,但总体来说,在学校上课与在公司培训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课是一个人的事,我们听不懂,结果就是我们习题不会做,考试不及格,毕业通不过,而这些都只是我们一个人的事而已。
而在培训中,如果我们不好好听课,真正工作时就不会做,不会做就会拖累整个团队的进度,进而拖累整个项目,拖累这单生意,那后果有多严重,可想而知。
简而言之,在学校我们对自己负责,在公司我们还要对整个团队负责,这种责任感更让我们压力倍增。毕竟,以前我们付学费给学校,而现在是公司付工资给我们。
人们往往只看到大城市的繁华,却忽略了那些背后的故事。
在这座大城市里,有看得见的繁华,与看不见的艰辛、委屈、失落、迷茫······
周日将出差,第一次坐高铁,沿途会有什么样的风景呢?
等我一一记录,娓娓道来,请持续关注。胡说日记说走就走的游记栏目即将更新。
不如写下留言,聊聊你的挤地铁经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