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流利阅读有一段时间了,除了每日的朋友圈分享打卡之外,我一直被一个念头困扰,就是何聚老师说的,你是在假学习。所有表象都在显示我是个每天坚持学英文的积极分子,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个打卡是怎么完成的。每天晚上临睡前,快速的浏览一遍英文,然后查看生词,再通读一遍,了解了整片意思之后,打卡完成。这个流程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第二天我只是模糊的记得有这么一个事,最多说出一两句文章的内容,后面再回顾内容的时候,生词几乎都不记得了。
我开始放弃去打卡,告诉自己,哪怕80天不能赎回自己的押金也不能欺骗自己学过了。打卡的必要条件就是自己完整读懂文章,并做了笔记,才算。可是竟然没法坚持下去。出现的结果就是要么做了笔记,但是还是学进去的很少。
直到昨天,无意中被明明姐(007er)拉入好习惯养成的群里,一位一起践行的朋友,分享了一段读书方法的视频。晚上我睡前打开迷迷糊糊的听了一点,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刻,你要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去看书,你要看到哪里是没有写出来的部分,那就是你可以写出来的部分。
我思考了这句话,试着转换视角用编辑的身份来重新审视自己要读的这篇文章。
首先我分析了题目,按照以往我会被动去搜索题目中难点的词汇,然后去查看文末中的注解,然后再试着放回到原句里面,连接上下文,弄懂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可是当我转变视角的时候,我在思考,如果我要给这篇文章起个题目,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用的英文词汇是什么?能不能比现在这个更能表达出我想要的意思。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的着眼点不在那个不认识的单词上面,而是聚焦在了语句的连词和用词的的巧妙之处,不禁感叹,这个用法很是恰当。从而,整个句子都变得非常的通畅。
然后我又试着将自己的继续放在创作者的身份去写下去,我想象着应该要在文中表达出对现象的不满,要陈述出整个不公平事情发生的原因,与之相关联的机构采取的做法,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做出来是否有效,等等,自然而然的将整片文章的意思把握清楚,然后再对照一些艰难的词汇,试着理解这些词汇放在其中表达的含义,反复回到语境中,竟然就记住了很多的细节。
与此同时,因为我在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在创作文章,而不是被动的吸收文章信息,注意力就会相当集中,同样时间吸收的内容就会深刻很多。而且因为是自己创作,将会更加全面的考虑文章的布局,用词以及上下文的逻辑,所以学完一篇文章之后,对时间的流逝竟然浑然不觉,到了点还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此方法我又迁移到下午培训文件的制作上,我转换视角,我是要让对方知道学习这些内容如何用在工作当中,而不是塞一堆网上百度来的知识给他们,看似很高大上,但是实际上只是自我的个人演说秀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