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十岁,女性?

三十岁,女性?

作者: 舒语平 | 来源:发表于2020-04-15 17:34 被阅读0次

    在汉语语境中提到“三十岁”这个词组,很容易就会想到“三十而立”。“三十而立”,这“立”的背后是一系列的现实要求和目标。一个人,无论男女,在迈过三十岁这个年龄门槛的时候,社会就已经默认了他要达成一个又一个的人生目标,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人生大事。这是传统文化中被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自孔夫子以来,延续了两千多年。

    得益于现代传播技术的进步,这观念正以各种焦虑的形式被包装起来,一波又一波地冲到大众面前。又因为过去是男权社会的历史,男性更容易接受这些要求并认真努力地去实现,因此,放在今天,这些焦虑对女性的冲击会更大。

    对于三十岁的女性来说,各种焦虑蜂拥而至:恋爱焦虑,生殖焦虑,职场焦虑,婚姻焦虑,婆媳矛盾,子女教育问题......三十岁这个年龄“标准”,把女性群体分成了两个部分,内部又根据婚恋与否,生育与否等标准分成若干子集。划分下来,三十岁的未婚未育女性,更容易被社会关注,聚集到她们身上的焦虑也更多。这一小群体有时甚至会被一个“大龄剩女”的标签粗暴直接地代言。“大龄剩女”的构词从何而起,由谁而造,已无法考究,但“剩”一词的运用,似乎就已经描绘出了一幅女性经过男性挑选而后舍弃的动态画面,这多可悲多凄惨!因此,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有一部分女性会因承受不了便匆忙结婚生子以摆脱被剩下的遭遇,进而从众跟大部分人一样,去做这个社会要求这个年龄该做的事。

    但是,也有一部分女性,她们不愿意被这些焦虑压力裹挟着往前走,婚恋也不再是安全感的唯一来源。自我意识的觉醒,让她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她们努力,她们拼搏,她们抗争,她们跟同龄男性一样对工作上进,对学习执着,对生命负责。三十岁的女性,即便是未婚未育的女性,也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尽管现实社会还存在诸多的性别歧视,但是,女性不能因为歧视的存在就放弃对个体生命的追求。性别歧视同样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它的消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男性女性全社会共同的持久的努力,但只要一个女性把自己当成独立的个体,追求独立的生命自由,那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反之,如果女性本身不把自己当回事,那这个问题从根本上就无法得到解决。

    人是多样的,社会是多元的,人生是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并没有所谓的“必须的”“应该的”标准和要求。只要在法制规范内,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活法,都不应该被年龄“威胁”着加速往前走。少年可以“叛逆”,青年中年甚至老年依然可以“叛逆”,这是对生命自由的追求。每个个体生命都有其内在的节奏,掌握好它,乃是对人生本苦的最好回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十岁,女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xh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