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明日之子的选手小考中,有些选手挑战了自己以前从来没尝试过的曲风,以求改变自己,某个组合由于没有突破自己而一星未得。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容易被误读的短语—跳出舒适区。
跳出学习的舒适区
我们可能面对的学习内容有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如果想要学习一个新技能或者提升自己的某样能力,不能停留在让自己太轻松没挑战的的状态——即处于舒适区,也不能让自己过于不舒服的状态——陷入恐慌区,要主动让自己处在一个不那么舒服的状态,这个状态所在的区域就是学习区。
如果你是个跑步初学者,想着以后自己要跑完一个完整的马拉松,那你的训练方案就不能是跑个五十米,或者先跑个半马,而是根据你现有状况安排一个你咬咬牙能坚持的计划。
跳是为了不跳
我们吃饭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不饿,还能在一段时间里可以不去吃饭,食物最好要好吃有营养。我们学习时跳出舒适区的目的是为了拓展自己的舒适区,获得能力的提升,让自己不用那么频繁地去跳,跳其实是为了不跳。
知识和饭一样,都是会被消化吸收的,所以你早晚都是会饿的,不想跳出舒适区的原因,和不饿是一个道理——消化不良。
有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听到媒体宣传跳出舒适区这个词,就觉得自己也应该跳出去,于是不顾三七二十几地开始了他们的表演,无论当前的舒适区是否有必要跳出,也不管跳的方向,最后搞得家里鸡飞狗跳,还觉得没人理解自己。他们不明白,舒适区不是随时要跳的,更不是随便往哪跳都可以。
没有包治百病的药丸
每个道理都有它的适用条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使用。包治百病追求的是一劳永逸,是想找到成功的捷径。那么成功有捷径么,当然有,捷径是你要意识到成功没有捷径。
那么各位朋友,你们的舒适区在哪里,需要跳么?
感谢你的阅读~
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