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想84-读三国思考-王允之死03

随想84-读三国思考-王允之死03

作者: 梨兰晓筑诗书为伴 | 来源:发表于2024-05-16 06:32 被阅读0次

王允死了,位列三公的王允死了,被李傕郭汜等人杀害在城楼下,自己的家人也惨遭屠戮,可怜他为天下除去了董卓这一大祸害,可是最终导致自己也遭了毒手,这是他没想到的。

究竟是什么造成王允的死,我想首先是他自己,他在自己如何去处理董卓的旧部,思考不够周到,为什么不够周到,我想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以为董卓已死,自己大权再握,不在用那么小心翼翼的。

换句话说,就是飘了,对未知的风险缺乏了应有的谨慎,导致自己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或者高估了自己的实际,觉得自己有能力应对一切了。

当然,王允本身有原因,造成王允死还有很多外因,比如说一个人,贾诩,这个人是如何造成王允死的呢?

关键在于,王允的死,首先是李傕郭汜等人起兵造反,杀奔京城,可最开始他们几人上表请求宽恕罪过的时候,而王允不允许,他们最初的反应,并不是起兵造反。

三国演义中这样写道,且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逃居陕西,使人至长安上表求赦。王允曰:“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

使者回报李傕。傕曰:“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可也。”谋士贾诩(茹)曰:“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缚君矣。不若诱集陕人,并本部军马、杀入长安。

与董卓报仇。事济,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胜,走亦未迟。”傕等然其说。遂流言于西凉州曰:“王允将欲洗荡此方之人矣!”众皆惊惶。

乃复扬言曰:“徒死无益,能从我反乎?”众皆愿从。于是聚众十余万,分作四路,杀奔长安来。

什么意思,就是说朝廷最开始不想赦免他们几人,几个人在听到消息后,第一个反应是,既然朝廷不给生路,我们各自逃生去吧。是打算跑路的。

这个时候,贾诩出来了,他对几人说,如果,哥几个都各自逃跑,那么随便一个亭长,随便一个小卡了米,都能把你们灭了。

不如起兵造反,带着陕地的百姓,杀向长安,如果成功了,拥立朝廷,大全在握,别人还能说什么,还可以做一翻事业。

如果不成,这时候在跑也赶趟,着什么急呢?几个人一听,对啊,于是就开始让人去散布流言,说王允想要把咱们这个地方的人都杀了,导致所有人人心惶惶。

这时候又振臂一呼,怎么着都是死,敢不敢和我一起造反,大家都愿意,于是聚集了十多万人,杀奔长安来,最终打到长安城下,杀掉了王允。

可以说,如果没有贾诩这个人,没有他说的那些话,可能李傕几个人早就逃跑了,跑到天涯海角,隐姓埋名,不敢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过去,小心翼翼的生活。

王允也得以高居庙堂,大权在握,干出一翻利国利民的大事业,大汉没准还能再一次续命很多年,历史就有可能彻底改写。

可是没有如果,贾诩插嘴了,就像下象棋。看棋的多嘴,下棋的肯定受影响,不过这影响,是无数人生命的代价罢了。

相关文章

  • 吕布的豪言壮语

    吕布,公认的三国第一猛将,王允欲除董卓,先将貂婵许给吕布,随后又将貂婵献于董卓,吕布得知后,过来质问王允,王允谎话...

  • 2020-03-06

    谈谈貂蝉,今天读《三国演义》读到王允利用反间计引得董卓和吕布自相残杀,从而瓦解了董卓的势力。三国里,更多的表达的是...

  • 三国·王允

    王允,字:子师 一寸赤胆天地鉴, 一心辅政为大汉。 一碗血酒化苦胆, 一计连环除贼乱。 诛卓功高居自傲, 枉杀贤才...

  • 读书打卡

    今天我读的是《三国演义》之:王允使美人计。 董卓听说孙坚死了,大为高兴,出入竟用天子的仪杖。董卓强美女、金...

  • 《读书打卡》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三国演义》。 读的一章是曹操借刀。曹操想杀董卓,然后司徒王允借...

  • 读书打卡

    今天我读的是《三国演义》。 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

  • 三国演义 第九回 王允之死

    把董卓杀后,王允上堂时,汉朝的皇上就问:“王允,你为啥把董太师给杀了?人家是上辈子欠你钱了,还是怎么了?” 王允就...

  • 读《项羽之死···》随想

    中华志士耀群星,璀璨不唯项羽雄。 无返荆轲辞易水,自残王佐踏番营。 抛颅醒世六君子,抬榇伐敌一叟翁。 时下须眉当补...

  • 读书打卡

    今天我读的书是:巜三国演义》里的王允巧施美人计。王允想除掉董卓,便晚上偷偷到貂蝉房间里告诉她了这个计划,并跪下求他...

  • 读书打卡

    今天我读的是《三国演义》。 司徒王允的连环计有了效果,但是李儒一直在努力缓和吕布和董卓的关系。炤蝉将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想84-读三国思考-王允之死0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yb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