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读《北京法源寺》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读《北京法源寺》

作者: 要把金针度与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00:16 被阅读0次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读《北京法源寺》

      北京的古迹多不胜数,随便拎出一处便大有来头。

      就在这座古迹博览城中,有一处并不起眼的寺庙——法源寺。

      初次提及,你或许没有概念,笔者也是偶然去过一次。确实谈不上雄伟,不过一处平常寺院。

      拜访的缘由,还是拜读了李敖所著的《北京法源寺》。

      李敖在1990年于台北写下了这部小说,但直至完稿,其本人却从未踏足北京。

      这令我不得不佩服其搜集材料的能力以及深厚的语言功底。

      书名虽是一座寺院,作者却以其为载体,描绘了一幅中国十九世纪末波澜壮阔的社会画面。

      全书贯穿生死、儒释、家国和情义,通篇读完,荡气回肠。

      钦佩康有为学贯中西的才识,敬仰他忧国思民的上下求索。

      但也同情他的时不我与,在社会变革和时代的浪潮里,个人便如同微尘一般无足轻重。

      这或许就是先知的痛苦

      改良还是革命,旧中国无数的知识分子都在苦苦思索。

      一个声音说:只有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才能救中国。

      另一个声音说: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如果改良能成功,又何妨一试呢?

      改良与革命绝不是对立面,而是继承、涅槃。改良的失败与终结正是革命的成功与开端。

      谭嗣同,一个满怀“治国平天下”意志的传统知识分子,撇满清华夷之成见,怀兼济苍生之弘愿,在内忧外患之际上下奔走、大声急呼。

      变法之初,满腔热血,忠君行事;败迹初露,镇定自若,端坐于湖南会馆正厅之上,静待衙差。

      菜市口前,六君子共赴国难,五人均怀“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迈悲壮赴死。

      唯其嗣同,面露微笑,安详地看着凑热闹的老百姓和面目可憎的刽子手。

      他生前曾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流血而牺牲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他无谓生死、从容就义,心中只有吾国与吾民。

      他一心求死,只为证明改良断不能行,唯其革命,才有出路。此番胸襟着实令人泪目和心疼。

      这或许就是先驱的气度。

      六君子的热血早已干透,法源寺内几座石碑上的铭文却成为了中国士人永恒的倾诉,激励着一代代的华夏儿女誓以我血荐轩辕。

相关文章

  •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读《北京法源寺》

    北京的古迹多不胜数,随便拎出一处便大有来头。 就在这座古迹博览城中,有一处并不起眼的寺庙——法源寺。 ...

  • 人生,除生死无大事,(二)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

    “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这也是死亡。 慷慨赴死易,指军人在战场上杀敌,他们虽面临死亡的威胁,但只要勇敢杀敌不畏...

  • 观古人绝命诗八首有感

    从古慷慨赴死易,自来从容就义难。 今把清茶敬英雄,且偷浮生半日闲。

  • Y-云夜

    作者:蛮子时间:2020/11/3归类:生活集·云夜 云夜 慷慨赴死易,卑微求正难。不知犬儒几多,但随清风流水。明...

  • 读《北京法源寺》

    《北京法源寺》是李敖先生的小说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讲述戊戌变法的始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大刀王、佘法师、...

  • 读《北京法源寺》

    现值凌晨三点读完,外面飘着雪,卧在床上好不快活。 很想多读点书,但碎片化的时间事情让我应接不暇,想用心很难。在自习...

  • 读《北京法源寺》

    《北京法源寺》是李敖在台湾国民党的监狱里构思,出狱后从1976年到1990年,每天写两个多小时,用了十五年时...

  • 读 《北京法源寺》

    从去年大概十二月底开始看这本书的,一直到二月底才看完,做了部分笔记,之后也没有汇总整理。 整体来...

  • 读《北京法源寺》

    今天,我抽空读完了李敖的《北京法源寺》。书里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线索,细腻还原了维新变法时期“六君子”英勇就义的前因...

  • 北京法源寺首赴记

    烈日炎炎树外灼, 槐花簌簌耳边落。 斟茶浓时客亦醉, 轻叹岁月已蹉跎。 难逢暇晷蒲团坐, 心歇方觉诸念浊。 青樽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读《北京法源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ys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