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对于捡拾废弃物品,有一种独有的乐趣。捡拾物品的目的大致可以分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纯粹的玩耍乐趣,比如啤酒瓶盖、烟盒纸等等;另一种是用来回收使用或者变卖费用,比如西瓜皮、各种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等等。这两种情形都各有乐趣和满足感。
我记得那时候有一段时间,班级里的男生风靡玩耍一种烟纸盒叠的纸片。简单地叠成了长方形,轻微的把较窄的两边压成弧形。两个人对决的时候把纸片背着手藏在身后,嘴里喊着:“1…2…3。”共同亮相之后,相比出谁手里拿的纸片价值高,高的一方就把低的一方收过来统一攥在手里,然后往地上摔去。关键的动作来了,用两只手掌尽量地并在一起,弯下身子用力一扇。纸片倒扣翻过来的,就被这一方吃掉了。这个“扇风”的技术暂且不谈。困扰了我很久的谜题就是不同的烟纸盒所代表的价值不一样。比如红塔山代表一千,阿诗玛代表五千,红梅代表一万等等。
有一次我到舅舅家去做客,在院子里捡了很多不常见的香烟盒子。叠成纸片拿到学校去的时候,高年级的孩子就给这些纸片进行定价,大部分的都给定到一万。我一直很疑惑,他们是怎么对这些不同牌子的香烟盒进行定价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很多年。后来我猜测到了,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情况:这个学校玩这种游戏的群体,定规则的肯定就是某一个人。他说错了,也没有人会质疑。
当然捡拾一些能够回收的物品,变卖后补贴点费用,那真是让人喜出望外。虽然不多,也就三两块。但是那时候物价很便宜,一根冰棍才两毛钱,舍得花五毛钱能够买大半口袋瓜子。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大家都得把瓜子皮儿的味道嘬干净了,才磕开吃瓜子仁。
那时候的物质生活并不是很丰富,但是孩子们的乐趣却无穷,简单、自然,容易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