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有个初中同学打电话给我,说要在乡里开一个初中同学的同学会,希望我能参加。我心里“咯噔”一下,三十多年前那个时期正值青春时期,那时发生了太多与青春有关的荒诞离奇的往事。同学会之前我们已经加入了不少初中的班级群,我转过班,同过班的同学相当多,因此,对许多同学印象已经是很模糊了。
我在那个乡村生活了十多年时间,从小在那里田野边的小沟渠中摸鱼,捉螃蟹,挖泥鳅,在河里戏水,在河边沙滩上挖坑做陷阱,也和其他小孩子干架。再长大一点,迷上了汽枪打鸟,放假时整天拿着汽枪在田间,丛林中狩猎。现在想起来觉得真的是很不应该,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那时候,乡村里到处都有相识的同龄人,有两个姑姑及其他一些亲戚生活在那个乡村。同时在圩上一些为乡里大多数人熟知的人也有不少,如理发师傅“十一指”,接生员“黄毛”,做豆腐的“石壁”。放电影的“黄杂”。那些人都是在生活中与你息息相关的人物。离开那里后,在四十岁之前,从来都没有关心过以前的那些人物是否在那里安然无恙?那些年我们曾经抓过鱼的小沟、小河是否还在?那些我们曾经玩耍过的场景是否还能映入眼帘,勾起那些遥远的回忆?
“ 世界不就是因为记忆而存在的?”我认为这句话很有哲理。
开同学会之前,我和一位同学在微信上寥寥几句交谈中道出了我的担忧——怕在那里被认出是以前圩上的一个“无恶不做”的小子而让我难堪。没想到他淡淡道出一句,“那儿没有人认识你了。”
在疫情期间,我单独驱车到了那个曾经无比熟悉的地方,在生活过的圩上走了一圈,发现不仅没有一个人和我打招呼,并且我也没有认出一个人。那个地方只有少数几处建筑保持了三十多年前的模样。看来一个人离开某个地方二十年以后,这地方就不再属于你了。
说“那儿没有人认识你了。”的同学,看来比我的智慧高多了,见识也比广得多。
引用一位谢姓老先生写的诗句,它最恰当地表达了久别重游的感受。
”满城金叶南安路,瑟瑟秋呤牡丹亭。曾经少年闲适处,细看往来皆路人!“
在那里我何尝又不是路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