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遇到问题到底应该怎样去思考?到底谁可以定义这件事?谁应该去定义这件事情?应该是求助他人还是自己解决?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问题之后,很大可能会去向自己认可的人或者自己认为厉害的人去求助,希望通过求助能够得到答案。
这种行为被称为“遇到问题时凡事都向外求”,这样的人就像一株藤蔓,必须找一个依靠的力量。
雪瓶老师认为,凡事要向内求,遇到问题,寻找答案是以自己为主动出发的,而问答案是他人为主动出发的。没有思考过的提问,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我很赞同以上观点,如果每次都向外求,我们自己的收获在哪里?自己的提升和成长在哪里?自己的责任感在哪里?别人凭什么每次都这样帮我们解决问题?
因此,遇到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向内求,在一定时间内,自己先去努力寻找答案和方法(因为很多事情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我们自己寻找答案也需要有时间限制),如果解决不了,再去寻求帮助。
比如,我如何克服懒惰?这是一个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寻找答案呢?
首先问自己:什么事情让我觉得自己懒惰?我对懒惰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算是克服了懒惰?等等。
当我们尽可能多地提出与这个问题相关的问题,我们就对这个问题有了清晰的界定,然后再去寻找对应的方法就更容易了。
问题就是答案!我们遇到问题,先向内求先自己思考。我们请教他人更多地是验证自己的答案和寻求答案的可能性,而不是自己不思考,把自己的决定权和思考权给他人。
以上内容来自雪瓶老师的分享、听课的小伙伴的总结以及自己的思考。
你的观点是什么呢?欢迎留言哦(๑ت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