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阅读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发现日本的教育与中国在很多地方很相似,比如小学生的发言非常积极,场面热闹,到了初中渐渐冷清,高中更加冷清,几近寒冬。而作者考查欧美国家发现的情况则刚刚相反。我们在小学生刚开始发言时就强调要声音响亮,吐字清楚,很多学生达不到要求就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在一再的“碰壁”之后,孩子们渐渐失去信心进而丧失兴趣,于是出现年级越高发言越不积极的局面。
这让我联想到作文教学,为什么学生年级越高越怕作文?其实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的提高和生活阅历的增多,语言能力应该越来越强,文章也应该越写越好。孩子在小的时候是很乐于表达自我的,但一开始接触作文,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来束缚他们,立意呀,构思呀,选材呀,修辞呀……老师的要求越多越细反而越不会写了。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非常负责任”的语文老师,她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会提出好多好多意见,这里不对,那里也不对。每一篇作文上都有她密密麻麻的批改痕迹,几乎不提优点,在她看来学生的作文就没有优点,她信守:“即使有优点不提跑不了,缺点不提改不了”。如果仅凭表面现象,这是一位很优秀的老师。但事实上是学生在这样的严苛要求之下,缩手缩脚,越来越不会写作文了,因为他们永远得不到成就感和自信心。所以,起初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学生支支吾吾的发言、语句不通的书面表达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自我最真实的反应。老师应该呵护他们最初的表达冲动,先让他们勇敢地开口,然后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一开始的严苛要求、急于求成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望而却步,渐渐失去表达的兴趣和欲望。
不会教的老师,“认真”比“不认真”更可怕。(家长亦然。为什么有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厌学,与老师和家长只批评不表扬以及变本加厉的苛刻要求有关。)
成就感是人人都需要的,不要以为孩子小不会在意。
持久的学习兴趣往往是建立在一定的已知之上的。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的孩子就会对更广更多的科学知识感兴趣,进而对科幻感兴趣,对电影感兴趣……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萌芽——呵护——茁壮成长——成才;萌芽——掐断——夭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