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的原因,终于有了这么多宅在家里的时间看《奇葩说》。
第一次看到淘汰赛的时候,内心非常的激动,感受主要有三点:一是没有真本事,无论你长的多美或丑出多么新的高度,依然没有人选择你加入自己的队伍,只能尴尬的站在那里,享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凉;但对于真的有学识又能表达出来的人,无论你长的多奇葩,都会被队友抢到自己的队伍,享受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喜悦。
二是在残酷的辩论现实面前,知识储量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解决的,或许你临时背一两个金句只是解决那一秒的问题,下一秒的开杠阶段,即使你有很好的反应能力,脑子里完全没有“货”,还是一样的“躺输”。
三是导师席的人都是超级喜欢的人,他们的优秀各有各的不同,而被淘汰的选手失败的都一样。
虽然以上三点有一些自己的个人感观在里面,但对我冲击最大的还是那些失败的选手。当他们被每一个队长拒绝的时候,那种尴尬就如罗振宇老师说的,原话记不太清了,大概就是,别人都因为你的low而把你踩碎了一地,而你能做的只有一点一点把破碎的自己捡起来,带着悲伤努力去重塑一个更好的自己回来,让自己配的上这个舞台。
回想自己的经历,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碎了一地的人,国家机构改革,我们的单位被别的单位吞并了,我又重新有了工作分工,在新单位被分到了一个几乎没有人愿意干的苦差事,而且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一开始我很抵触,很反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爱咋咋地吧。
但是不得不说,看完这一季奇葩说,看到最low的选手站在舞台中央被所有人拒绝的时候,我的内心忽然波澜壮阔起来,那不就是我吗?在原来的单位因为情商太低又过于坚守内心的黑白分明,得罪了不少人;因为平时工作只求过的去,却从没把一项工作做到极致,导致自己没有一样出色的本领,而被分配到这么尴尬的一个岗位上。除了检讨自己以外,怨天尤人一点用都没有。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的残酷,在拼不过背景,拼不过金钱,又恰巧拼不过情商的时候,你再不努力,拿什么去争取一个好的岗位,命运就是这样,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的资源已经配齐了,对于一个徒步走的孩子想追上开飞机或开汽车的人几乎没有可能性,但如果去追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或许在你跑的汗流浃背的时候你能胜出那么一点点。世界不就这样吗,一旦你变成了长跑冠军,无法取代的时候,自行车它就是俩轱辘而已,也会有扎带的时候,汽车和飞机它不是也会有没油的时候吗?唯有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专业,我们才能无可替代。
只管用正确的姿势往前冲,无问东西,不屑荆棘。。。。
多么悲凉的自我激励,但除此以外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努力是唯一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