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商界大佬成为传奇,靠的是怎样的智慧与手段?他们的创业之路经历了怎样的坎坷与机遇?在这里石公子不和你谈成功学,来看看大佬们的发迹史!
在新东方俞敏洪的办公室中,挂着一幅“画”,这幅画其实是一张被放大的照片。两间破瓦房立在一片荒田之中,据说那是俞敏洪的老家——江阴的一处农村。
三次高考,落榜生录取北大
1962年俞敏洪出生在江阴的一个农名家庭,有一个姐姐。我们都知道俞敏洪曾三次参加高考,但是其实他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
因为当时的政策规定,贫下中农家庭只有一个可以上高中,而俞敏洪的姐姐正是高中毕业。虽然后来俞敏洪还是顺利的读上高中,但是高考却像他的一个恶魔。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47568/4d0148304b5c9e30.jpeg)
和马云一样,俞敏洪也经历过三次高考。马云数学不行,他英语不行。毕业后他没有再去学校复读,而是自己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第二次高考他又没考上,家里人都劝他不要考了,找个个工作过日子吧。
俞敏洪不甘心,于是再次踏上高考之路。这一次他报了一个补习班,他的复习效率一下提高了。原本只打算考一个专科的俞敏洪没想到考上了北大。
自卑的人比自负的人更糟糕
考上北大,并不是故事的结局,俞敏洪也没有迎来他想象中的美好的大学生活。北京大学聚集了天下最优秀的人才,俞敏洪这个小村庄里走出的农村娃自卑到了极点。
那些平日里不学习的同学,只需要考前看几眼成绩就会超过他。追求过很多女生,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谈恋爱。内心的郁闷长久积累,俞敏洪患上了肺结核。大口大口地吐血,他一度认为自己要死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47568/ae6dbf5ca2d6b445.jpeg)
为了治病,他被迫休学一年。这一年里他一个人在医院里,没有了外界的影响他开始自己思考。后来他说,这一年里他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人是在和自己比,不是和别人比。成功就是赢了自己,不做无谓的比较放过自己。
留校任职,渴望远方
大学毕业之后,俞敏洪留校当老师了。单位分配给他一个十平米的小房子,工资也只够每月的生活。俞敏洪想继续深造自己,改变窘迫的境况。于是选择了出国留学,而他的工资省吃俭用几年也凑不出学费。
为了赚钱,俞敏洪开始在课下时间给学生代课,搞培训班。虽然钱也不多,但是让他看到了希望。可是没多久,学校知道了他私下代课的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47568/ef28ab168fe856ca.jpeg)
北大对他做出了严肃的处理,并将处分用小广播连续通报了三天。再次回到讲堂的俞敏洪,收到了来自学生们的异样眼光。
俞敏洪思来想去,他知道北大是待不下去了。1991年他从北大离职,这个他从学生时代到走上讲堂一共带了十年的学校,承载着他的荣耀、心酸、自卑、成长的北大,彻底和他分道扬镳。
兼职创业,走出一条光辉路
俞敏洪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创业,更没想过要办学校。创办新东方无非是为了赚点学费,误入江湖谁知成为一代宗师。
离开北大后,俞敏洪在一个窄胡同里租了一间平房办起了英语培训班,挂的是民办大学东方大学牌子。他和校长谈好,出15%的收入作为管理费。于是老婆负责会计,他负责教课和出去找学生到处贴小广告,开始了创业。
有时去北大贴小广告时被以前的学生认出来,开始还觉得不好意思,后来次数多了就很坦然了。这个宣传方法虽然笨了点,但是俞敏洪还是迎来了他的第一批学生。
培训班稳定下来后,俞敏洪想到了用免费讲座吸引学生的办法。没想到这个办法大获成功,一个五十人的教室,吸引来了两百多名学生。
放弃留学,成就新东方
1993年新东方诞生了,俞敏洪也攒够了出国的学费。可是看着一点点成长的新东方,他心里矛盾不已。他放不下这个他一手带大的“孩子”,最终他对自己说道:“让留学去见鬼吧”。
新东方才该是他终身的事业,他要将新东方发扬光大,他要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新东方。俞敏洪想起了自己在国外的老同学,如果有了他们,新东方定会如日高升。
他只身前往国外去找老同学,才发现留学的同学也并非都是混的光鲜亮丽,甚至曾经的天才少年张小平在国外过得穷困潦倒,停车都只停免费的停车场。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47568/df03e9ac045e940c.jpeg)
他和张小平谈到了新东方的发展,在新东方上课一节课最多能拿到1000元。这个价格比当时耶鲁大学的教授的工资都高,张小平当即同意去新东方。
这次国外之行,俞敏洪打动了张小平和王强两个同学,新东方的铁三角集合完毕。三人合力,新东方在教育的路上飞驰起来。
如今的俞敏洪也成为了业界豁达老板的代表,因为在新东方的企业文化中,吐槽老板也算其一。新东方也已经是中国教育界屹立的一座高山,虽然不断会有一些风雨,但是俞敏洪不惧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