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个人成长:你应该去做事,而不是去做“人”

关于个人成长:你应该去做事,而不是去做“人”

作者: 杰米龟 | 来源:发表于2020-02-15 13:49 被阅读0次

    之前读过一篇报道,上面列举了很多有关于认同感的研究,比如实验表明在考试之前,如果你跟学生们说;“我相信你们都是诚实的人。”,这也就是给学生贴了一个“诚实的人”的标签,那考试作弊的概率就可以显著的下降,所以说认同感真的很有用,当然认同感也有坏处。

    杰米龟分享职场同事领导经验新人小白成长提升必备

    人们经常用认同感来激励别人成长,像老师和家长都爱说“你是好孩子,所以你得如何如何,你是聪明孩子,所以你要如何如何”,但是这个可能不是一个好办法,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威克提出思维模式理论,他说人有两种思维模式,一个叫做成长思维模式,一个叫做固定思维模式。

    成长思维模式,相信人可以通过努力来成长,有这样思维模式的人呢,他们也真的容易成长;而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他们认为,人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行就行,不行就不行,结果就是他们真的不容易成长。德威克的理论可不是一家之言,现在已经被实验者反复验证确实有效,我要说的认同感,恰恰就是固定思维模式。

    杰米龟分享职场同事领导经验新人小白成长提升必备

    纽约大学有一个研究,鉴定了认同感对孩子的社交模式有什么影响。研究生找到139个4~5岁的小孩,然后把他们分成两组,对于第1组的小孩老师会用语言去暗示他们要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人,老师会对孩子这么说:“如果有人需要把东西捡起来,那你可以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人”,我们把这组称为认同组。

    而第2组呢,则可以叫做行动组,老师会鼓励孩子去做一件事,老师说:“如果有人需要把一个东西捡起来,你可以去帮助一下”。你看这两种说法的区别有点微妙,一个是做什么人,一个是做什么事。

    杰米龟分享职场同事领导经验新人小白成长提升必备

    接着,研究者给这些孩子安排了一些帮助别人的任务,看看他们会怎么做,结果是如果这个任务非常简单,比如说地上掉了一根铅笔,让这个孩子帮忙把铅笔捡起来,那么认同组的孩子他们更愿意去做,“爱帮助别人的人”这个标签在他们的身上,确实有一个正面的结果,使得他们更愿意帮助别人,但是这个研究的关键就在于如果遭受过一次挫折,结果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研究者让孩子把桌上的一个盒子给收拾起来,这个盒子里面装了很多乒乓球,但是盒子的底部是漏的,结果孩子一拿盒子,乒乓球就“哗”的一下撒了一地。

    杰米龟分享职场同事领导经验新人小白成长提升必备

    这些其实都是研究者故意设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经历挫折,但是呢,孩子们可不知道啊,对于孩子来说他本来是想去帮忙的,结果反而把事情给搞砸了,这是一次挫败,感觉就认为是自己没有完成任务。

    然后在经历了这么一次挫败之后,再让两组孩子去完成一个别的有点难度的任务,这时候研究者就发现认同组就有点不行,老师说谁愿意帮老师把这个玩具放到袋子里啊,这时候认同组的孩子就不再那么积极主动。有去帮忙的反而大多数是行动组的孩子,然后研究者在问那些没有举手要求帮忙的认同组的孩子,问他们说:“你是一个爱帮忙的孩子吗?”结果发现他们的自我评价也降低了。

    杰米龟分享职场同事领导经验新人小白成长提升必备

    研究者分析这是因为认同组的孩子陷入了非黑即白的固定思维模式,也就是“我或者是个爱帮助别人的人,或者不是”,本来他们也想证明自己是一个爱帮助别人的人,但是在一次失败的帮忙之后,他们就背上了思想包袱,害怕再次失败,结果就是再有帮忙的机会,他们反而不帮了,他们认为原来我不是一个爱帮忙的孩子,但是行动组的那些孩子他们就只是行动而已。认同组的孩子经历一次挫折之后,感觉自己“爱帮助别人”的人设崩塌了,而那些行动组的孩子,他们总是乐于尝试。

    杰米龟分享职场同事领导经验新人小白成长提升必备

    坚实的认同感得有自信,作为基础自信,从来不是别人告诉你,你是什么人,或者你自己想做什么人,自信来自于一次一次把事情做成。其实在我看来哪怕一个人真的水平很高,他有强烈的自信,他也不应该在乎自己身上的标签,标签和认同感,其实都是固定思维模式,你就应该研究下一步该做什么事,而不是自己头上是什么标签,其实那些只是个枷锁。

    我是小白救星杰米龟,欢迎关注,一起从小白变成达人,下次分享再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个人成长:你应该去做事,而不是去做“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ge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