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在四、五岁时因将大梨让给哥哥和姐姐,而自己吃小梨成就了他一生的美名。就连他因不孝而被曹操杀死的结局在此面前也显得黯淡无光。可以说孔融是因为一让成名,而鲜少有人质疑。
那孔融让梨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
其一,就家庭而言,此事彰显了孔家的优良家教。你想,孩子这么小,就这么懂事,在父系血缘关系下,最嘚瑟的肯定是孔融他爹啊!孔融他爹为啥嘚瑟?他儿子争气呗。那归根到底不还是他这个老子教得好嘛!人都有攀比心理,所以自古至今,孔融都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这点当代人也应该深有体会。比如说你父母就无数次唠叨过——你看那谁谁……其实这个谁谁并不是没有缺点,只是他的优点被无限放大。因此,套用在孔融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营造良好的家风,孔融简直就是完美的范本啊!
其二,就其生活朝代来看,孔融生活在魏晋时期。魏晋时期,又是什么玩意儿?三天一小乱,五天一大乱。这统治者虽然不咋滴,但是遇到这倒霉时期,他也急啊!好不容易逮到还讲啥仁义道德的,还不得可劲儿烹传。毕竟,谁也不嫌当皇帝时间长不是。
其三,孔融背景强大,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只有这种做法似乎才能符合老祖宗孔子的倡导。再者其先辈孔霸还做过皇帝的老师。这么说来,孔融让梨就好像一个剧本顺下来那样自然。
那为啥说孔融绝顶聪明呢?我们来看看上面的分析,所有的分析结论都是建立在客观条件下。但是我们都知适外因并非事情发展的主导因素。
我们从孔融本身来看。孔融将梨子让给别人的动机是什么?他毕竟只是个小屁孩,难道拿到梨子的第一反应就是让人?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推测——孔融会不会不爱吃梨?
如果假设成立,孔融聪明到恐怖。再看看孔融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身份,难道他不聪明吗?
不仅如此,如果他的兄长姐姐们也不爱吃梨,那么孔融就连他们不会拒绝这一点都算到了。不得不说,在现代,孔融很有可能是一个极出色的心理学家。
而孔融的死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孔融为什么死?聪明过头了呗。侍才傲物,一次又一次挑战曹操的底线。如果孔融不聪明,他会一次又一次试探曹操吗?他会自大到用才气挑战曹操的权威,最后以不孝的罪名而死?
不仅如此,孔融两个儿子的结局也可以看出老爹有多聪明了。孔融死后,曹操一开始并不想杀他两个儿子的。但是这熊孩子一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哎!搞得曹操不杀都不行。为啥会出现这种结局呢?老爹太聪明了,俩儿子也聪明过头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