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秋与夏的交替就是一场悄无声息的秋雨。在我们这里,没有初秋与仲秋之分,一场秋雨直接把秋推向极致——寒秋。
在太阳还没有完全隐退之际,朦胧的薄雾混杂着寒气已笼罩整个天地。
苍翠的树叶也在暮霭中渐渐变成墨色,在清晨的阳光中,披着斑驳的色彩,叶尖闪动着银光。
夏花还来不及跟炎热道别,就匆忙让位于秋水的潺潺。在这样秋意渐浓的日子里,听见一首词,尤其是这一句 “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将秋写得淋漓尽致。
日暮深秋,山间泉水淙淙作响,山色更显苍翠。“寒山”、“秋水”表明时节。用一个“转”字,写出了山林颜色的变化,给人以动感。“日潺湲”,则道出了山中泉水终日不歇,流淌不止的情态。诗中有山有水,有色有声,有动有静,简直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选自唐代诗人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全诗如下: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译文注释
深翠色开始覆盖寒山,
秋水流动得缓缓。
倚杖在柴门外,
晚风里听着鸣蝉。
渡口垂着一轮欲落的红日,
村庄飘着一道直直的孤烟。
恰逢那楚狂士接舆般的你,
醉酒狂歌来到我的五柳门前。
赏析
这是一首与友人裴迪酬和之作。辋川,水名,在陕西省蓝田县终南山下,山麓南峣山谷口有宋之问别墅,后归王维,他在这里住了30余年。裴迪,诗人,王维好友,二人同居于辋川,赋诗相酬为乐。这首五律,便是一首诗、人、画、乐完美结合的酬乐之作。
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描绘辋川的晚秋景色,清静幽雅,句中的“转”、“日”、“余”、“上”四字,用得十分巧妙,寥寥20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有动态、动静结合的画图。
尤其是颈联二句: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是诗人修辞名句,历来为世人所称道。清施补华认为写的“确是晚村光景”、“写景须曲有此景” (《岘佣说诗》)。
颔联与尾联则专写人,刻画了诗人自己与友人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写诗人自己,柴门之外,依杖临风,听晚树蝉鸣、寒山秋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饶潇洒出尘之致。尾联写友人,以“古今隐逸人之宗”陶潜自况,以“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接舆比裴迪,生动地刻画出裴迪的狂士形象。首、颈二联写景,融情于景,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景物构成一幅静幽和谐的山水画,置人于画图中;写人的两联,触景入情,“柴门”、“暮蝉”、“晚风”、“五柳”,画在人眼里,有形又无形,有声似无声。
写景与写人交替行文,构成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艺术氛围,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抒写出诗人的闲适之乐与诗友的真挚情谊,是唐五律中难得的名篇,中间二联尤称绝唱。但我还是最喜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