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认识认知不协调
什么是认知不协调?简单概括就是知行不合一。知是“认知”,行是“行为”,认知不协调,就是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没有好的行为,是因为认知还没到,需要提升观念。
1、有“知”不一定有“行”;
2、改变行为可以改变认知
以往的管理学,是用理性的角度来看人的,但现实世界中,人并不是理性的,而是有着天然的局限性。人类会出现自以为是、嫉妒、羡慕、恨等普遍的情感,所以人性有天然的局限性,就是认知不协调,知行不一。
过往,我们以为,现有认知,才有行为,认知决定行为,但事实上,如果改变行为,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因此我们利用认知不协调的特点,先引导人改变行为,再改变观念。
PART 02 面试的技巧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面试官的认知不协调这个特点,先建立起最初好印象,这样面试官就产生了一个行为—落入了你给他制造的最初印象陷阱,比如你跟他的共同爱好,同向价值观,或者一句话,让TA产生了共鸣,一旦他有了这个行为后,他就会不断从你们的交谈中,会不断去寻找能支撑判断的证据,从而对你产生不一样的印象和记忆。
因此面试最优策略是先讲价值观,再强调你的能力。
PART 03 反思思考
认知不协调其实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比如我们知道晚睡对身体不好,需要调整作息,早睡早起,事实上,做到早睡很难;再者,如果我们购买了一件商品,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一般也不会随便退货,而是尽可能的找到它的优点来说服自己接受它。甚至在我们在做人生选择的时候,也会容易出现认知不协调,从而偏离原有的规划和初衷。
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出现认知不协调的时候,认知知识大脑中的一个想法,而行为是需要人主动做事,大脑发出指令,但是身体不行动,想法和行动产生了冲突。从而产生了认知不协调。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理论认知失调,它强调失调使个体产生不适感,是由认知不一致引起的。因此,根据个人的“认知圈”的大小,“认知圈”越大,越难自洽,当个人认知不自洽时,就会产生不适,就会出现个体认知和行为的矛盾,不一样的事件都会导致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由发生冲突的认知成分不同而改变,包括态度、行为、信念等,从而出现认知不协调。
《清华管理学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