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思‖荷花(63)

作者: 身后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7-06 05:38 被阅读0次
    荷花

            荷,又称为芙蕖,莲花是它的果实,莲子叫“菂”(音dì),莲子中心的胚芽叫“薏”,花叫“芙蓉”,花苞称“菡萏”,叶子叫“蕸”(音xiá),梗子叫“茄”,本叫“蔤”(音mì),即荷茎入泥土中的部分,根部叫“藕”。

    荷花

                  咏同心芙蓉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这首诗是隋代杜公瞻所作。同心芙蓉即“并蒂莲。“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意为:在水面上亭亭玉立的、鲜艳的荷花寓意着吉祥,表达青莲的姿态之美与美好的寓意。“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意为:一枝翠绿的弧茎,开出两朵红艳的荷花,表达荷花的颜色之美。“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意为:荷花秀丽的颜色仿佛歌女的容貌,馥郁的香气如舞衣下的微风,以花喻人。“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意为:这两朵莲花必然会互相思念,况且他们的心是在一起的,揭示主题,表达永结同心的情感。

    并蒂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是名篇,自不必多说。莲的高洁、坚贞,却可为“花之君子”,以莲自况,亦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旷达的胸襟。

    荷花

                  采莲曲二首

    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二首》是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主要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颇具诗情画意。

        其一: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的小舟,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直接以“吴姬越艳楚王妃”来类比,直抒胸臆的写采莲女的美丽,再加上“花迎”、“月送”的衬托,更让采莲女的娇艳增加几分。

          其二:采莲女的绿罗裙像用荷叶裁剪的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表现采莲女的整体印象,采莲少女置身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既是花,花亦是人,人比花娇,花衬人美。

    荷花

          在中国文学中,有关莲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

        《诗经》:“比泽之陂,有薄与荷”、“比泽之陂,有薄菡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楚辞·离骚》:“芙蓉始发杂芰荷,紫茎屏风文绿波”。

        曹植《芙蓉赋》:“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

          在传统文化中莲有非常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在新时代,若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莲文化必是不可或缺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莲花亦是一方世界,荷叶既是菩提禅意。

    荷花

          古人赏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余味悠长,相比于古人,我们今天还多了一项“摄荷”的乐趣,很多摄影爱好者,都已经在荷塘边“咔擦咔擦”地寻找那一份荷之风韵了。

    摄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思‖荷花(6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ll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