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活着》:向死而生,苦难是财富,教会我们如何活着

《活着》:向死而生,苦难是财富,教会我们如何活着

作者: 北烟胧月 | 来源:发表于2019-11-21 11:53 被阅读0次

    作为一个词语,“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余华

    活着就是忍受,这话对于生活在底层群众来说最适合不过。

    人从生下来就要活着,所以我们终其一生都为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唯一让我们觉得不一样的情况就是,在死的时候,死法不同,死的时间不同,就连死的结局都不一样。

    有些人的死是一场灾难,它影响的是千千万万人的情绪和生活。所以这一类人活着的时候是伟大的,是有意义的,所以在面临不得不死的时候,他们唯一选择或者没有选择的就是去死。

    周恩来总理活着的时候,他把一生奉献给了人民,而他自己没有子女。这样无私的人把国家当做自己的家,把人民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工作上的奉献和牺牲造就了他的英雄形象,而他的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活着把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

    他没办法决定自己什么时候死亡,但他可以决定在死亡的前一秒他还能为人民做贡献。周总理死后,人们排着长队十里长街送总理,他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一生,而他的自我牺牲式的活法,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相比起周总理,我们活着都是平凡的。在对待活着这个问题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体现的很明显。就比如有人遇到打击,就会选择死亡,还有人为了活着,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提起活着这个话题,那就不得说余华的《活着》这本书。一本为活着而找寻答案的书里,有着我们所不能理解的人生智慧,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物而活着。

    1、

    仅仅是活着,他已经付出了所有,福贵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余华的《活着》这本书里讲了这样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福贵。

    相比起余华《许三观卖血记》里边的人物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余华在《活着》这本书里所写的人物命运,就仿佛被下了魔咒,在一定的时间里,一个接一个的亲人死去,这样的笔调足以让我们为人物的命运而悲哀。

    余华的写作,不论是《许三观卖血记》还是《活着》这本书,都有一个明显的共通点就是,他写文带着宿命论,文中含有寓言性,甚至掺杂着哲学思想。

    余华写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喜欢重复。余华喜欢将某种情感通过一次次的重复的事情来达到情感的叠加和烘托,以此让人物命运层次更清楚,更能将故事推向高潮。

    余华的这种重复式写法在《许三观卖血记》里是许三观为了家庭和孩子一次次去卖血。最后卖无可卖,让人可悲可叹。

    在《活着》这本书籍里,当福贵的母亲、妻子、儿子接连死亡的时候,这种重复上演的死亡就像一场假象,但只有福贵知道这就是命运的残忍和无奈。

    有人说,余华的这种重复式写法,对于现实文学的小说来说,太假。大部分人认为,一部反应现实题材的小说里,有着这种接连的死亡,是不合常理的。

    对于这种情况余华比谁都清楚,因为小说并不是生活,这一点余华很清楚。

    小说是戏剧化的生活,所以它高于生活,你可能会在书里看到现实的影子,但你永远在现实里看不到和小说一模一样的人。

    所以《活着》这本书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故事,当成一个给你启发的人,当成一本人生之书,但有些人你不必计较它到底存不存在,你也不用去深究余华为什么要这样写,其实很多事情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到了那个时候,你必须那么走,你无从选择。

    2、

    活着有时候我们是无从选择的,就像我们都知道我们最终的结局就是死亡,而我们无法阻止一样。

    福贵也无从选择。从出生开始,他就生在一个地主家庭里,所以掉进了福窝他不用吃苦。可以说在福贵的前半生里,他过着很多人过不上的富裕生活,所以前半生的福贵,只为自己而活。

    为自己而活的福贵任性、不懂得爱人,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所以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放在前边,就算赌博,输光了家产,他也是为自己而活。

    福贵少年时的活着就是一种年少轻狂的执着,执着于自己的喜好,不在意他人的死活,所以没有责任感的活着造成了他的悲剧。

    从富贵到贫穷,一天之内福贵都体会到了。就像人常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福贵的前半生从来没有吃过苦受过累,所以他体会不了穷人滋味,感受不到人间的疾苦,所以才造成了他的转变。

    巨大的打击和生活转变让福贵难以接受,但人的可贵之处在于逆境求生的本能。所以福贵终于醒悟了,为自己的年少轻狂而后悔,为自己赌博而输钱的事情而自责,所以他开始去走进生活,并尝试着生活。

    本以为这样的醒悟已经足够,但远远不够,福贵的母亲生病了,却恰逢自己被抓壮丁。等到福贵被救回乡,他母亲已亡,女儿已哑。

    生活还是要继续,而苦难总是会接踵而至

    福贵的妻子得了软骨病,不能下床,而他的儿子在学校献血死亡了。这样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就这样上演,福贵想为自己的儿子讨公道,但他无能无力。

    忍受,只有忍受才是他的路。福贵忍着悲伤和痛苦,在勇敢的和命运无声对抗,即便他的对抗仍然于事无补,该死的还是会死。

    3、

    命运无常是福贵最真实的写照,但命运弄人,死亡是谁也无法预料的事情。

    家珍死了,作为福贵的妻子,这个女人是可悲的。一生因为福贵,她一次次面临着死亡,最后也没有逃掉死亡的命运。

    这时候的死亡就像一个诅咒,这个家的人一个个的都开始进入了死亡的轮回,这样的死是让人恐惧的,没有希望的。

    福贵妻子的死给了他很大的打击,福贵失去了陪伴他一生的人,在家珍死后的福贵是沉默的,也是孤独的。

    儿子的死,女儿的死亡,妻子的死,外孙的死,死到最后没啥可死,亲眼目睹着身边人一个个死去,亲手把他们埋葬。葬掉的不仅仅是福贵的亲人,葬掉的是这个老人的全部希望。

    人的一生如果没有希望,没有可以继续活着的动力和渴望,那么活着就是一种酷刑而不是一种幸福。

    故事到了福贵亲人全部死亡后到了一个节点,所有人都以为福贵也会死去,步入死亡的轮回。但这一次这并不是结局,苦难就好像一种财富,为福贵提供着生生不息的希望。

    福贵依旧活着,他似乎打破了命运的魔咒,向死而生,活出了生命本来的样子,活成了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样子。

    如果说年少的福贵把活着当成一个游戏,在游戏里赌博,为自己而活,不在乎别人的死活,那么中年接连面临亲人死亡富贵,他活着是为了一种信念,更是为信仰而活,为家人而活。

    人到了每一个阶段,活着的目标和方向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年的福贵在沉默和孤独里,和老牛作伴。

    这个年龄的活着,其实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他不用为了自己而活,也不用为家人而活,而是为活着而活着。

    因为活着就拥有希望,你永远不知道活着背后还有什么我们看不到的风景和希望,所以活着直到最后一秒,那也是一种希望。

    希望是《活着》这本书的核心主旨,余华用他的笔触总能在苦难中创造希望,给人以温暖,并通过他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能活着就绝不选择死亡,这才是生的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向死而生,苦难是财富,教会我们如何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lz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