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这世上没有天生就幸福的婚姻,所有美满的婚姻,都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用心去经营。深以为然,婚姻的本质是互相扶持,彼此成就,讲究一个相互。也就是说,夫妻双方,如果其中一方,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对待这段婚姻,没有全心全意,那么这段婚姻,就不可能幸福。所谓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说白了就是没有处理好家庭关系。
一个人结婚成家之后,在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夫妻关系,其次才是亲子关系。正如伯特·海灵格《爱的序位》所说:“一个幸福且稳定的家庭,大多都是夫妻关系排第一位,亲子关系第二位,与父母的关系第三位。”这个排序,不是说父母就不重要了,而是结婚成家之后,家庭的核心就是自己和配偶。
可是,在传统孝道文化的影响下,我们往往做不到,把血浓于水的生养之恩,放在夫妻之情后面。加上有些人,虽然结了婚,但他与父母兄妹之间,除了天然的血缘关系外,还有长期一起生活养成的默契和习惯。所以自然而然地倾向父母兄妹,即使在结婚成家之后,依然把自己和原生家庭绑在一起,处处听原生家庭父母的话,处处以原生家庭的利益为先。
李悦和周轩是机缘巧合认识的,周轩举手之劳,帮李悦解了围,两人就此相识了。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两人互生情愫,最终确定了恋爱关系。但这段恋情,李悦的父母不同意,因为两人打听之后,得知未来的亲家母,过于强势。一般来说,强势的父母,子女都比较“懦弱”,基本上会是一个万事都听父母话的孩子。
李悦的父母认为,这样的人家,自己的女儿嫁进去,会吃亏。而且两家也不是门当户对,生活理念估计也不一样,这样的两个人,一起生活,肯定会矛盾多多。但李悦太年轻,感情至上,她压根听不进去。她认为周轩听母亲的话,是孝顺,如此重情义的事情,怎么父母会说不好呢?至于门不当户不对,就更加扯皮了,两家的家境,明明就差不多。
李悦把门当户对简单等同于经济条件,实在是太单纯了。事实上,门当户对,更多是指两个人在原生家庭中,所形成的各种观念是否相同。而这些观念,是婚姻生活能否平顺的关键。毕竟婚姻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太多,如果观念不同,那么矛盾就多了。可惜,李悦是在结婚后,才意识到自己当初的想法太简单了。
两人结婚,一开始是租房子住,计划是存三年的钱,然后双方父母把谈婚论嫁时说好的钱拿出来,买房首付就有了。当初说好的彩礼和嫁妆,都会变成首付,但李悦和她的娘家父母是信守承诺的,周轩和他母亲,就只是一句空话。不过这个一开始,李悦并不知情,她意识到父母的话有道理,是因为两人的观点,真的相差太大。
李悦还有一个弟弟,不过父母一点都没有重男轻女,她受到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结婚后,在没有原则性的问题上,以自己的家庭为主,娘家父母自然要孝顺,但不能影响自己的生活。弟弟的手足之情,自然也要帮衬,但要在能力范围之内。但周轩接受的教育,不是这样的,即使结了婚,父母和兄弟姐妹,还是排在第一位。
所以周轩经常会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只要自己母亲开口,就会照做。具体表现就是给婆婆的生活费,远远超过普通标准,谁都能看出来,这笔钱,更多是花在了小叔子身上。李悦自然也抱怨过,但很可惜,效果不大,并且每次都会被各种大道理给堵嘴。本来只是这样,李悦可能也不会“破罐子破摔”。
但是得寸进尺的人,是永远不会懂得见好就收的,周轩和他的原生家庭,就是这样的人。原本两人计划买房,所以有一张单独的银行卡,是用于两人存钱的。每月发了工资,先转账一部分。李悦每月都在做,而且有时候还比说好的固定金额要多,但周轩就坚持了2个月,后来越来越少,最后没有了。
这件事情还不能问,李悦一问,周轩就不高兴,说自己开销大,又不是乱花钱。李悦气笑了,两人原生家庭的情况都差不多,怎么自己就能存下钱来,他却不能?还不是因为周轩总是婆婆要多少,就给多少,不管多蹩脚的理由,他都能答应。因为这件事情,李悦和周轩不知道吵了多少次,但李悦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觉得随着时间增加,周轩真正意识到自己身份的转变。
就会有家庭观念,然后就不会和现在一样了。但李悦没有等来这一天,周轩反而因为自己工资花光了,而弟弟又想要出去旅游问他要钱,他直接就动了存钱买房这张卡。李悦看到信息之后,傻眼了,面对质问,周轩倒是承认了。不过依然理直气壮,丝毫不认为有问题。李悦也彻底死心,知道刻在骨子里的想法,确实不是自己能改变的。
想来原先说好的提供一部分首付,婆婆也不会做到了。她没过几天,就把这张卡里的钱,全部都给了娘家母亲。并且告诉周轩,不准备买房了,也不存钱了,以后两人就AA制。周轩得知李悦把钱都给了娘家,顿时火了,说来也可笑,他自己可以把钱都给原生家庭,但李悦就不行。周轩质问李悦:“你为啥背着我给娘家钱,日子不想过了吗?”李悦笑了,说:“还不是跟你学的,接受不了,咱就离婚。”
我们为什么要结婚?亦舒曾说过一句话:“人为什么要结婚,还不是因为人生不易,需要找一个人同舟共济。”《奇葩说》上有位嘉宾也曾说过:“我们需要婚姻,是希望有一个人,能陪我们一起对抗世界。”不管我们是为了什么而结婚,但结婚的本质目的,还是为了共患难,同享福。
而要做到这一点,自然两个人齐心协力,其中任何一方,没有把全部心思放在这段婚姻中,那么夫妻必然离心,做不到同舟共济。最后婚姻不是一地鸡毛,就会以离婚收场。你们说,文中的夫妻,婚姻又能维持多久呢?
--END--
图片|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