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交易
在一个自由选择的市场中,一个拥有自主权利的理性人,愿意付出自己的东西与他人进行交换,交换的前提条件是他获得预期收益高于自己从付出,从而形成了交易。狭义的交易定义为,商品直接的交换,例如你用一筐苹果和邻居换了三代米。
而由于人们发生行为时,总会存在预期和偏好,付出相应的成本,收获相应的结果。这个预期收益与付出成本之间的模型,可以更广的定义为交易行为。例如你刷抖音,你付出的是自己的时间,预期是打法时间让自己更愉悦,而收获的是抖音里面的短视频内容带来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你与字节跳动之间的一次交易行为。
虽然理性上来说,你的时间是宝贵的,你获得的收益比付出的要便宜的多,但由于受到成瘾行为的习惯引导,以及个人认知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你还是会继续下去。
二、世界上为何存在交易
交易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交易形成了新的利益分配,创造了更高的价值。
例如你们村都是农民,你家有一片果园,还有两亩地。邻居家有十亩地,没有果园。你今年地里面收成不行,于是你想用苹果来和邻居换粮食,苹果对你来说是多余的资产,因为你也吃不完。但对邻居来说是稀缺资源,天天吃饭也想换别的口味。同样粮食对邻居来说,是多余的资源,因为粮食也吃不完。于是形成了交换,一筐苹果换了三代粮食,双方都获得了对应的资源,获得了更高的效用。这次交易完成后,世界上的总物质没有增加,但对双方都创造了价值,这是最简单的交易模型。
在刚才这个模型中,是最简单的农业原始交易行为,效率比较低,因为这些交易的物品都依赖于土地资源。而在各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人口增长太快,而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于是形成了马尔萨斯陷阱,这就是内卷的来源。
而工业革命之后,内燃机的发明使得效率大幅提升,于是刺激了社会化分工的形成。原来农业经济中虽然也有交易行为,但大部分物品都是自家来造的,例如布匹,农器。但工业革命让更多的企业开始替代原来的手工作坊,大批量生产商品,于是开始有了大量的交易行为。
但这个模型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自由市场的形成让资源开始流动,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产权的建立,刺激了企业投资,促进了工业革命中各种企业创新行为。市场的自由准入,让供给带来了更迭和进步。以及规模效应和马太效应,带来了赢者通吃的企业格局等等。
所以,一个企业的核心目标就是促进交易行为,因为交易创造了价值,从而让企业来盈利。所以企业需要不断的探寻新的市场机会,来完成交易行为。
三、交易模型
前面的预期、收益与成本模型,都是站在用户视角看的。而交易模型,则涉及到多边关系,包含用户、企业与产品,所以交易模型是指「发现并设计的合理机制,能促成用户的某种行为(交易),且可持续(生态平衡)」。例如抖音就是通过短视频内容,让up主与用户之间形成了内容与时间的价值交换。这个交易模型也可以理解为商业模式,是多边关系平衡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模式。
「价值创造」是指发现市场上各种可交换的资源,例如抖音,发现了用户的闲暇无聊时间资源,内容创作者创作内容的资源,这个核心是发现利从何来。
「价值分配」是指如何通过建立连接来撮合双方的价值交换。例如抖音,通过搭建平台,让用户的闲暇时间与内容创作者形成了价值的交换。这次交换过程中,用户出卖无聊的时间获得内容上猎奇,窥视美女(性)与八卦等诉求,而内容创造者获得了观看,点赞与评论,而字节跳动获得了用户的数据与时间。
从交易模型的角度来看,产品就是需要不断探寻这些可交换的双方资源,通过建立机制来实现匹配,而这个匹配的过程必须是满足用户的欲望,让用户觉得效用高于付出成本的。产品经理最终要做的,是持续不断地发现市场上高于用户支付代价的用户价值,并设计合适的交易模型把它固化为产品。
从交易模型来看,有很多心理学上的观察角度,例如损失厌恶、增加复利与激励相容。
损失厌恶
人们只想获得,不想损失,这是人的天性。而且人一旦获取了某个东西,失去时的厌恶感,比获得同等价值的东西要高2.5倍。经常玩股票的人可能非常理解这种心理,你买了两支股票,投入同样的金额。一支股票跌了50%,一支股票涨了50%,你心理还是会非常难受,因为老想着如果我不买那支错误的股票,全部投入到这支正确的股票上,那么我现在整体收益会是50%,而不是不变了。
在这点上玩的最好的应该是拼多多了,找好友帮忙砍一刀,结果砍了很多,发现完成率99.5%还没有体现,这时候你放弃就相当于放弃了原有的努力,损失了提现的金额,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下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4786397/935020e7b6bc5a50.png)
选择增加福利
在不增加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提供福利性选择。极端例子,一个人要被砍头,那么让他选一个快刀和钝刀,他肯定愿意选择快刀,这种情况下感觉也会好一点。而在产品方案设计中,有一种选择是对比选项,就是明知道用户不会选择的选项,让用户对比的时候感觉要好一点。例如性能更次一点的产品,价格也不便宜,或者性能好一点,但价格更贵一点,这样用户会选择中间的产品,因为会让用户感觉做出了聪明的选择。
激励相容
经济学上有一种机制是「激励相容」,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莱昂尼德·赫维奇(Leonid Hurwicz)提出来的。站在产品的角度来说,就是如何设计一种机制,让用户获利的同时也符合企业目标。
「激励相容」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4786397/e8cadcc2c24cc823.png)
例如拼多多的百亿补贴,用户通过拼多多获得了更加便宜的商品,拼多多通过这个补贴吸引了大量优质用户,打破了之前只卖假货的印象。
总结
看了这么多模型,都是经济学的模型,所以对于一个从事商业行为的产品经理,有必要去读一些经济学相关的书籍,了解经济学的概念。因为对一般的产品来说,日常的交易行为都有很多学者在很多年前就研究过了,可以用来指导今天的各种商业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