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单2020

书单2020

作者: 晖主流 | 来源:发表于2020-12-30 00:16 被阅读0次

    #科技与互联网#

    《俞军产品方法论》

    俞军

    俞式心法。作为中国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俞军定义了“产品经理”这个带有时代标签的角色。写如何做产品和产品经理的书不少,但多围绕方法和工具的“术”的层面,而本书更多的是提升到思维体系和方法论的“道”的层面。作为俞式产品之道的两根支柱,经济学和心理学值得所有以产品为使命的人一生的研究和践行。

    《一往无前》

    范海涛

    大国小米。十年,无论是对一个人和一群人来说,还是对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时代的区间。过去这个十年,在科技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刮起的大风一阵又一阵,而小米无疑是在这些风口中飞得最高、受关注最多、起伏最跌宕的传奇。雷布斯和他的伙伴们,用超越常人理解的热忱和坚持、超前于时代的理念和远见,打造了一整个新的科技生活生态。小米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前方高能预警,持续关注~

    《数据资本时代》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数据资本论。作为“大数据时代”的定义者和观察者,作者在本作中将数据经济的理论构想和思考范式更进了一步,站在资源、生产力和社会建构的高度,重新定义了数字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地基。当价格机制越发受到多维信息的分裂,当货币体系越发受到数字世界的冲击,当公司制度越发受到创新变革的挑战,当税收制度越发受到劳动力格局演变的瓦解,我们或许离这个新的数据资本时代,真的就渐行渐近了。

    #经济与企业管理#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彼得·德鲁克

    创新之道。这是一本相见恨晚的书,它写于35年前,但即使再过几个35年,它的每一个论断和思想凝练,都仍将闪耀着时代前沿的光芒。作为管理学泰斗,一如老先生真正定义了“管理者”一样,开宗明义地定义了“创新”和“企业家”这两个热烈但又意涵模糊的概念,完整地构建起了一套严密的范式,用近乎上帝视角,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未来的创新的本质之道。

    《变量2》

    何帆

    基本变量。这是《变量》的第二本,从“小趋势”进而推演“基本盘”。宏观问题自然是用宏观视角和方法论,因此借助于“演化算法”几乎是一种必然。但真正有难度且具有说服力的,从广袤的土地上去收集这些演化的证据,发现背后的趋势,而又不限于自证其辞的主观逻辑循环。这本《变量2》正是这样一扇全景窗,既用显微镜去剖析标本,又用望远镜去窥探远方。

    《协同》

    陈春花/ 朱丽

    效率之本。管理的本质是提升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能,围绕这个第一性本质,现代管理学不断发展一代又一代的理论体系和管理工具。本书作者站在管理理论沿革的维度,简要回顾了管理学的前世今生,重点落在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铺陈生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剧变的挑战下,如何从组织的系统高度,提升协同管理的效率和效能。这是当今所有企业和组织都需要破解的难题。

    《钱从哪里来》

    香帅

    家庭财经。中国宏观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长周期,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个大势面前,普通的个人和家庭的财富如何管理,将决定我们能否随着潮涨潮落而实现稳健的长期发展。作者以宏观大局为基调,基于大量调研和数据分析,从职业选择、城市定位、房产趋势和理财之道几个方面,提出了微观个体的因应策略。

    《稀缺》

    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埃尔德·沙菲尔

    认知窄带。都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但事实上,经济上的贫穷以及时间上的压力,最终都会影响和导致认知资源的紧缺,并进而降低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最终影响到决策质量和执行力的强弱。如何能够摆脱稀缺陷阱这个恶性循环?行为经济学围绕认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给出了一些尝试性的解决方案,值得思考。

    《创新者的任务》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泰迪·霍尔/ 凯伦·迪伦/ 戴维·邓肯

    创新之道。颠覆式创新的作者经过多年的打磨,亲自给出了对“创新者的窘境”的答案,以及给“创新者的任务”。如何寻找创新的突破口、如何挖掘潜在用户的需求、如何开创新的产品甚至品类……这些问题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准创新的目标,作者给出的答案是“用户目标”,以及如何围绕用户目标打造产品和组织。这是思维方式的切换,也是创新范式的升级,虽然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全新的发现。

    《第二曲线创新》

    李善友

    跨越曲线。增长和创新是永恒不变的管理主题,而围绕这个主题,混沌大学和李善友老师潜心研究汇集出一套方法论和模型工具,将管理学和物理学、生物学、信息学这三门硬科学进行了同构,并综合了颠覆式创新理论的核心框架,全面阐释了关于跨越增长周期的创新第一性原理。尽管知易行难,但认知的改变也为行为的改变提供了动力和方向,且行且思。

    #营销与广告#

    《华与华方法》

    华杉

    华与华之道。华氏兄弟已然成为中国营销和出版领域的符号式存在,以其独特的方法论、深厚的文化底蕴、异于常人的坚毅和高瞻远瞩的格局,为业界设立了新的标准和范式。本书是这一新标准范式的总览,集西方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大家之众长,辅以中国传统智慧的正心诚意与知行合一,从企业、品牌和传播三个方面,分别提炼出三大原则,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企业战略营销和品牌管理的方法论和工具体系。向@华杉2009 老师致敬!

    《认识顾客》

    戴维·马瑟斯博/ 德尔·霍金斯

    认识顾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充分了解目标消费者,是市场营销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本书搭建了消费者行为学的整体架构和知识体系,从外部影响、内部影响、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以及决策过程这四个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为营销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适合作为工具书参考阅读。

    《设计力》

    细山田设计事务所

    设计ABC。这是一本关于设计常识的入门读物,涵盖了从概念到方法和工具的基本面介绍,本身的内容和排版也十分体现“设计力”的主题,是一本值得翻阅的悦目之作。

    《日本的设计》

    原研哉

    设计立国。日本是一个争议和魅力并存的国度,抛开争议的一面不谈,其独特的文化特性,以及从中蕴育生发出来的美学表征,已经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符号体系,为人类探究现实与概念、科技与人性、传统与未来等等诸多命题,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尝试和突破。原研哉作为日本有代表性的设计师,把设计上升到生活哲学的高度,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的存在。

    《品牌物理学》

    亚伦·凯勒/ 勒妮·马里诺/ 丹·华莱士

    品牌物理。品牌营销在绝大多数人眼里,都属于绝对意义上的社会科学范畴,充满了主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然而,本书的三位作者打破常规,另辟蹊径,从自然科学的角度,重新建构品牌营销的理论体系和模型工具。于是,物理学、化学、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等学科被召唤出来,重新讲述一个关于品牌来龙去脉的别样故事,颇有启发。​​​​

    《拒绝平庸》

    珍妮·哈雷尼/ 赫尔曼·谢勒

    拒绝平庸。在这个早已信息爆炸的时代,怎样让你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引人注目?答案看似简单:创意和营销。然而在这几乎是常识的答案背后,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好”的创意脱颖而出,并最终让品牌获益?这些因素可能并不令人惊奇,但真正具备禀赋且能够去践行的人,则少之又少。看看本作中的这些有趣的案例吧,没准哪个就会给你一些启发。

    《设计,为更好的世界》

    爱丽丝·劳斯瑟恩

    设计理想。设计是什么?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设计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本书从设计作为一门学科、职业、功能、理念和价值等不同维度的存在意义,讲述了关于设计的故事。究其本质,设计是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和成果,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可以从设计中找到更好的灵感和更大的力量。

    #自然与科学#

    《为什么》

    朱迪亚·珀尔/ 达纳·麦肯齐

    因果简史。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似乎已经被大数据统治,而大数据的基本逻辑是重相关关系、轻因果关系。这个不自觉发生的过程,似乎又是和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所呈现出来探究因果关系的本能不相容的。作者以因果科学发起者的身份和视角,试图构建起因果论的地基乃至整座大厦,本书便是这一历程的一部简史。虽然其中的数学原理对于文科生来说还是难如天堑,但隔着云层仰望这座大厦的顶端,似乎有一种巴别塔的壮观。

    《生命的未来》

    爱德华·威尔逊

    生态未来。站在生物学泰斗的视角上,睥睨地球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危局,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茫茫生命长河中的渺小,以及人类对生命和生态极其有限的认知。然而,我们的生态足迹和破坏效应,足以令人触目惊心。只有站在一个时间和空间都更高的角度,才有可能去挽救这个正在失去的未来,如果不是已经太晚的话。

    《技术的本质》

    布莱恩•阿瑟

    技术之道。技术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它不仅创造了人们寓居其中的生活,更始终参与创造人本身。然而,技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的内涵和外延该如何定义,它的来源和趋势又如何判断,最重要的是,它和人之间、它和自然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一系列问题,本书作者阿瑟都给出了超出我们想象的思考和解答。

    《细胞生命的礼赞》

    刘易斯·托玛斯

    生命札记。提到医学和科学,往往给人一种严肃、严谨甚至刻板的印象;然而本书是个例外。医学科学家刘易斯·托马斯以他的博学、善思、深厚的文学功底,用专栏随笔的形式,对生命、医学、社会学、语言等诸多话题进行了深邃的思考和幽默的表达,用平易近人的文字,字里行间抒发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类行为的反思。站在一个细胞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切似乎都化繁为简了。

    《人体简史》

    比尔·布莱森

    人体物语。希腊神庙殿堂上刻的那句“认识你自己”,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永恒主题。不过,其实它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生物世界——对于自然进化过程中的这次历史性的“事故”,时至今日,人类对自身构成机制和机理的认知,仍然有着无数的未解之谜。本书讲述了这个奇妙(也可以说是“奇怪”)的身体的故事,但只是开了个头而已。未完待续的部分,留给后世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去发掘和演绎了。

    《时间的秩序》

    卡洛·罗韦利

    时间序曲。在常识中,时间被作为四维时空的一个维度而认知,进而定义了基础的叙事框架和思维逻辑。然而真的是这样吗?物理学家兼科普作家罗韦利用他的新作,讲述了另外一个关于时间的美丽的故事。全书只有一个公式,却每章都有不少诗句,不仅推翻了对于时间认知的一些基本常识,更追根溯源地寻找时间概念的来历,并探究它将走向何方。

    《动物思维》

    查尔斯·福斯特

    动物有灵。“换位思考”是人际沟通最重要的原则之一,那如果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沟通”呢?本书作者给出了一个符合逻辑但违背常识的答案:还是换位“思考”。虽然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换位思考(其实即使是人与人之间亦不可能),但作者把“换位”做到了极致,也因此收获了完全不同的、不同于人类中心视角的体验和感悟。一个有趣的人和一本他的有趣的故事,值得尊敬~

    #医疗与健康#

    《拯救医疗》

    亨利·明茨伯格

    医疗迷思。面对世界性通病,管理学大师明兹伯格是如何看待和解析的?首先,他通过剖析关于医疗的九个迷思,揭开了医疗市场化的诸多弊端,尤其是分割给医疗的整体效率和成本带来的巨大影响;进而,他分析了医疗系统现存的组织弊病,并提出以多元组织作为政府和商业之外的第三股力量,用社区精神和人本主义重构医疗体系的设想,建立一个整合协作、防大于治的新型医疗健康系统。

    《我们为什么还没死掉?》

    伊丹·本-巴拉克

    漫话免疫。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让“免疫力”进入到公共话语空间之中。本书便是关于这个主题的科普佳作,从生理学、医学以及免疫学发展历程的角度进行了解说。从书名到通篇的正文,作者凭借幽默风趣的语言,带领我们在仍在不断生长的免疫的知识森林里面漫游,别有一番风景。

    《互联网医院》

    动脉网蛋壳研究院

    医路互联。“看病难、看病贵”是世界性的社会治理难题,也是近年来医患矛盾的焦点。在医疗从业人员和医疗资源总体上还较为缺乏的背景下,互联网成为供给侧改革一个重要变量和驱动因素。无论是医院主导、政府主导还是各类企业主导,各方都在借助不同的资源和核心优势,从不同侧面推动互联网医疗和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和进化。大幕刚刚拉开,好戏正在上演。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

    伦道夫·尼斯/ 乔治·威廉斯

    演化医学。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可能和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漫长而复杂。然而,人们千万年来与之对抗的疾病,究竟是什么,疾病如何源起,又如何演进……这一系列的问题,催生了一门崭新而远未成熟的新学科——演化医学。这不仅仅是医学的一个新分支,更可能是医学的一个新的范式:一个在实验和询证之外、从更大尺度上理解医学乃至生命的新视角,一条从全新维度补充和构建平衡之道的新路径。

    《医疗保障制度》

    吴群红/ 高力军/ 梁立波

    医保之路。医疗之难,是世界性难题;而在这个难题中,医疗保障制度又是一个重中之重。本书深入和全面地研究了医保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来龙去脉,从缘起的经济政治学理论,到各国的实践沿革,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都做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医改之路仍然道阻且长,医保作为其中的核心命题,万千从业者仍将上下而求索。

    《仿制药的真相》

    凯瑟琳·埃班

    真相药丸。医疗是压在全人类头上的一座大山,如果说原研药是小部分人们走出困境的一条曲径,那么仿制药就是大多数所期盼甚至是依赖的主干道了。然而,这是一条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的崎岖之路,只消一场大雨下来,大大小小的水坑就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了人性和社会的诸多自相矛盾的挣扎。本书讲述的,就包含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误打误撞的医药唐吉可德,用键盘敲出真相的求索之路。

    #心理与社会#

    《成为我自己》

    欧文·亚隆

    大师之路。作为圈外人,对欧文·亚隆的认知,始于朋友推荐的这部自传。这位心理治疗大师用40个故事,串联起他硕果累累的一生,精神分析、存在主义、团体治疗、哲学、文学,这些领域都留下了他辉煌的足迹。跟着大师的文字,走过时光的长廊,不仅可以领略行业的风云际会,更是一段宝贵的心灵之旅。

    《追寻记忆的痕迹》

    埃里克·坎德尔

    追寻心迹。这是一位诺奖获得者的心路历程,也是一部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作者从临床精神分析到神经学再到细胞生物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从对记忆的研究,到对意识的探索,最后开始踏上用生物学重新建构精神分析之路,几乎代表了心理学发展的几个最重要的阶段。对人类心理和意识的探究,路漫漫其修远兮,且行且仰望。

    《上瘾》

    尼尔·埃亚尔/ 瑞安·胡佛

    操控习惯。如何让新用户开始使用自己的产品、如何让老用户提高粘性,这大概是所有品牌都在不懈追求的目标,而其背后是人们的心理特质和规律在起作用。作者从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出发,总结出让人们对产品养成使用习惯的四个步骤和相应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知易行难,再加上道德责任的平衡,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还需要练习和合理运用。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马丁·塞利格曼

    习得乐观。悲观和乐观,像一对阴阳和合的双子,左右着人们的情绪、行为甚至性格。作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幸福五部曲之二,本书深度解析“归因理论”和“解释风格”对于人的生活的重要意义。习得性无助颠覆了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对心理学的统治,而习得性乐观则打开了解救抑郁症的一扇窗户。人们对自己的预言往往具有自我实现的趋势,而借由塞利格曼的贡献,预言是积极还是消极,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选择之中。

    《真实的幸福》

    马丁·塞利格曼

    幸福心经。这是积极心理学的开山和入门之作,作者以其学界泰斗的积淀,开创了一门研究幸福的全新学科。从此,“幸福”不再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和感受,而具备了理论体系和量化工具。这不仅是方法论层面的范式创新,更是给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打开了一扇门,无论其先天的禀赋如何,都有机会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美德,通过练习和实践,来构建属于自身的幸福感。善莫大焉~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马丁·塞利格曼

    自知之明。积极心理学五部曲之三,关于对自我的认知。在寻求积极的改变之前,首先需要清晰而明智地了解自己的现状、问题和局限性,对改变的可行性和边界进行客观合理的界定,才能建立可实现的预期。塞利格曼在本书中介绍了各类主要的消极情绪和不良习惯,阐述了基因和环境对人格和心理的塑造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应对之道。认清自己,坦然接纳,才能勇敢地改变。

    《亲密关系》

    克里斯多福·孟

    灵魂之桥。人际关系是影响人们幸福指数的(最)关键因素,而如何营造健康和丰盛的亲密关系,则成为一个天问。本书以作者的亲身生活经历和学术研究的视角,带领读者探究这个错综复杂的难题。这一路,最重要的心得和体会,在于人际关系的核心不是与他人的连接,而是与自己的对话和透彻的洞悉。能够和自己的灵魂搭建出一条平静而稳健的桥梁,也便有机会与他人构建持久的亲密关系。

    《坚毅》

    安杰拉·达克沃思

    毅往无前。这不是一本关于成功学的鸡汤,而是一本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综述,虽然区分这两者并不容易。作者用大量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案例,对一个近乎常识性的概念“坚毅”进行了拆解和剖析;其中包含对目标的激情,以及对努力的坚持,而“努力”本身则在关于成功的公式中被计算两次,突显了后天因素的作用(尽管先天因素也同样不可或缺)。

    《逆商》

    保罗•史托兹

    逆境之道。什么是迎接一个长下行周期的正确姿势?是躺平,还是迎难而上?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而本书作者通过登山的比喻,形象地定义出一群攀登者,他们不同于扎营者和放弃者的心理特质,给予他们一股强大的力量,于险境甚至绝境中寻找到生存和超越自我的道路。和智商不同的是,逆商是可以后天练就的。To be, or not to be?

    《思维与语言》

    列夫·维果茨基

    思语之源。思维和语言,是一对几乎形影不离的伙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心理学的一个有趣的领域和话题。英年早逝的维果茨基留下的这部著作,虽然相当部分内容对非专业读者来说很难啃,但其中关于内部语言的发生,语言和思维的形成和关系的阐述,还是颇有启发。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语言就是思维的外衣。本作可作为语言学的一扇窗户,一窥别有洞天的内幕。

    《模型思维》

    斯科特·佩奇

    思维之术。世界本身是复杂系统,信息和数据的泛滥加剧了这一属性。如何能够在日益复杂的场景和情境中,分析和解决复杂度不断攀升的问题,是所有知识工作者每天都需要面对的。本书提供了一套思考问题的范式,即把问题建构成若干模型的组合和嵌套,进而从现象、数据、信息和知识中提炼出智慧和判断,并用以制定行动的策略。即使如此,这个过程仍然充满变量,但不确定性是复杂系统的基础,应用模型思维无法规避它,但可以多一些管理不确定性的工具。

    《设计心理学1》

    唐纳德·诺曼

    设计心法。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设计的痕迹,那些优秀的设计隐而不宣,那些拙劣的设计难以容忍。这些都是因为对设计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理解所致。关于设计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在这本著作中都得到了深入和全面的回答。不仅仅是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和体验设计,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学以致用。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

    唐纳德·诺曼

    感性设计。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样的设计能够打动人心?诺曼在这个关于设计心理学的系列作品之三,阐述了对于设计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功能和实用性之外,设计的价值和意义何在?答案是美学和人的情感价值塑造。作者围绕设计的三个层次——本能、行为和反思——探讨了情感、乐趣等感性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甚至包括情感在机器人发展中的未来空间。

    《小趋势2》

    马克·佩恩/ 梅勒迪斯·法恩曼

    见微知著。我们正处在历史的弯道中,过往的经验和规律渐次失灵,新晋的变化和意外层出不穷。在大的整体趋势(如果有的话)尚未明朗之时,从各种小趋势中管中窥豹,是观察周遭世界的一个可资借鉴的视角。本书生活、健康、科技、政治和工作等若干方面,介绍了发生在灯塔国的小趋势,有些读来颇有意思,而有些则早已成为我朝每日的常规操作。一叶可障目,一叶亦可知秋,看个人的选择了。

    《后真相时代》

    赫克托·麦克唐纳

    千面真相。什么是真相?真相真的只有一个吗?答案显然没有那么简单。本书正是探寻关于真相的真相,揭示“竞争性真相”如何在有意无意之间塑造了我们对于现实的认知,有时甚至是现实本身。无论是片面真相、主观真相、人造真相,还是未知真相,都很难仅仅用真伪、虚实、善恶等二元标准来界定。然而,掌握这些认知和思考的工具,无疑有助于我们更科学理性地解构扑面而来的信息风暴,做出有价值、有意义和有良知的决策和行动。

    《2052》

    乔根·兰德斯

    半世预言。在这个世纪转折的特殊年份,阅读一本关于本世纪中叶的预测著作,是一种特殊的体验。书中的文字,正一点点兑现到现实世界。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舞台和框架。在这个大前提下,作者反思了自由市场和民主政体的缺陷,剖析了(部分)由此导致的生态失衡,对未来的发展轨迹做了大胆的预言,并提出了重建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向。伟大的预测的最终意义,从来都不是准确描绘未来会发生什么,而是希望通过改变现状,来避免预测成真。这次也会如此吗?

    《人口论》

    马尔萨斯

    人口圣经。作为人口学“教父”、“剑桥第一位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和他的这部著作流传了两个多世纪而经久不衰。无论他的观点和理论在时间的长河中受到怎样褒贬不一的评价,他所开创的人口学框架成为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范式之一,为大小创业者、经营者和经济决策者锚定了分析的方向和思路。

    《人口创新力》

    梁建章/ 黄文政/ 李君伟

    人口新论。什么是创新的终极源动力?本书作者给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答案:人口规模。从创新的要素、人口与经济和环境的关系,再到相关的公共政策,本书都作了详尽的分析和大胆的建言,并通过对中美日欧印这五个世界级力量的发展趋势预测,展现了由于人口要素所可能带来的不同发展态势。拭目以待吧~

    #教育与生活#

    《先天后天》

    马特·里德利

    养育两面。关于教养和发展的话题,争论的最大焦点,大概率落在其决定因素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培养。围绕这个宿命之争,历史上的心理学家们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在先天与后天之间经历了若干来回摇摆的循环。本书作者从遗传学和基因的深入剖析,将两者进行了统合。正如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基因的先天预设,以及与后天环境的交互,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夏山学校》

    A·S·尼尔

    世外夏山。这是一所上个世纪的实验学校,然而却活出了下个世纪的未来教育远景。在儿童成年之前,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在这里或许可以一窥奥秘,尽管这个奥秘可能是绝大多数人都号称懂得、却不易接受和践行的:无条件的爱和真正的自由。正是这样的理念所塑造的世外桃源般的学校,将夏山打造成一个符号一样的存在。

    《让思维自由》

    肯•罗宾逊

    解放思维。顶级教育学家肯·罗宾逊高举教育改革的大旗,为重构教育体制、激发创新思想而奔走四方。本书是对教育制度和文化的一个总览,既高屋建瓴地梳理了教育思想发展的脉络,又贴近现实地列举了各国的教育发展实践。作者的眼光并不局限于学校内的正规教育,而是放眼广泛的全社会各种形式的教育,从根本上阐述了解放思维发展潜能的要义。

    《学习场景的革命》

    戴维•索恩伯格

    重塑教室。关于教育创新,有很多理论、方法和工具层出不穷。本书围绕“用技术重塑学习场景”这一视角,将传统的学校教育场景,以项目式学习为核心理念,拆解成“萤火、水源、洞穴和生活”四大学习场景,并论述了用技术重新打造这四大场景,最终构建可重置的沉浸式学习空间,重新定义教室对于学习的意义。

    《威士忌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米凯勒·吉多

    生命之水。威士忌是生活中的一剂特殊的调味剂,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或衬托着不同的人生故事。从发麦到蒸馏,从熟成到装瓶,最后从指尖到舌尖,这一路上的经历,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色彩。这本入门书,描绘的正是这些五光十色的杯中乾坤。

    #历史与人类学#

    《剧变》

    贾雷德·戴蒙德

    应变之道。处在一个历史转折点的当下,通过作者的第一人称视角,回望历史上其它几个著名的转折点所发生的大事记,并从中解析12条应对个人和国家危机的因应之道,不知能否给今人更多的勇气和智慧,来度过这个百年一遇的难关。危中有机,但能否真正转危为安,甚至弯道超车,从剧变中迎来胜机,是一门过于复杂的艺术和命运之决。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华杉

    资自通鉴1。这是华老师讲透历史系列的新章开篇,从战国三家分晋到秦末农民起义。在那个混乱至极的历史年代中,各国各家都处在动荡不息的纷争之中。合纵连横的战略左右摇摆,强权逐利的故事此起彼伏,修齐治平的理念无人问津,最后受苦遭殃的永远是平头百姓,留下的只有万千枯骨。可以称为盛世黎明前的至暗时刻了。

    《丝绸之路》

    彼得·弗兰科潘

    丝路纵横。上下五千年,人类文明的中心(如果说有的话)究竟在哪里?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会有不同的视角和结论。本书作者提出了一个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东方的叙事视角:聚焦于贯通东西方之间的链路,及其演变发展的历史。一条条海上和陆上的丝绸之路,连接起各大洲的种族文化和血泪史,而最终汇聚成的文明演进意义上的丝路,则连接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文字的力量》

    马丁·普克纳

    文字原力。人类的历史是从有文字记载开始被真正定义和书写的,仅从这一点上说,文字就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主角。而历史这个由文字塑造的仍在不断生长中的躯体,是由无数或经典或琐碎的故事拼接和构建的。本书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提炼了代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标志性故事,像一串珍珠项链,每一颗都闪烁着智慧结晶的光芒。

    《语言的诞生》

    丹尼尔·埃弗雷特

    语言缘起。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可能没有之一),而语言学研究的正是人类这一特殊行为和功能。本书把语言放入人类物种的演进这一更宏观的视角,追根溯源地探究语言诞生的种种可能假说和奥秘,并将语言与心理、文化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作为最重要的结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之为人”的来龙去脉。

    《论人的本性》

    爱德华·威尔逊

    人性演化。作为社会生物学的泰斗,作者站在演化的高度,跨越时间的长河,探究人性本质的起源和演变之路。这条路上荆棘密布,一边是自然科学的丛林,一边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迷径;这两者原本看似泾渭分明,而人类社会生物学则有可能架设在两者之间的桥梁,连通天堑两端。这一路所秉承的科学自然和唯物主义,会走多远,人性的未来就会有多宽广。

    #艺术宗教哲学#

    《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曲黎敏

    诗以立族。子曰:不读诗,无以言。作为六经之首,《诗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语言风格、文字风范和思想风尚,塑造了民族文化人格的重要基石。本书将《诗经》的背景、韵味、内涵和意境都做了诗意的解读,从中可以体会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如何看待自己、爱人、亲人、生活和梦想,是一部富含韵律的流动史诗。诗以言情,诗以鸣志,诗以立族。

    《哲学导论》

    王德峰

    哲思之路。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精神文明和文化生命的底层代码。哲学的创生、发展、繁荣和演化,是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的内生驱动力,也是人类在未来继续存续和持续进步的密码。本书像一盏引路灯,带领读者在哲学的神秘丛林中穿梭,沿着东西方(主要是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要脉络,去感受先哲们伟大思维的来龙去脉。哲学之路,永无止境,且行且思。

    《启蒙运动为什么依然重要》

    安东尼·帕戈登

    启蒙之路。如果要追寻近代人类历史(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统一历史的话)的起点,启蒙运动大概是许多答案中最没有争议的一个了。它冲破了宗教神学对本体论的垄断,开启了对“人的科学”的认知和建构,并为社群和国家提供了新的意义基础,最终引出了关于“普世”和“世界主义”的憧憬和构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蒙运动仍然是进行时,或者说,未完成时。我们都还在路上蹒跚前行,道阻且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单20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rc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