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务时候花半小时听了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顿时被吸粉。听了两三遍。想着有时间这本书要买来细读。虽然只是听,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已经足以让我学着重新看待人生。
心理创伤存在吗?
弗洛伊德一直强调心理创伤,强调原生家庭对人的塑造所起的巨大作用。也就是你原生家庭对你的照顾,童年时的创伤,阴影会影响到你的现在 和将来。目前很多人都似乎认同这个观点。可是阿德勒却否定原因论,主张"目的论",即人们导致现有问题的原因不是由于过去,即心里创伤的影响,而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善的目的,所以才会借助这种手段。
在此之前我也是原因论的绝对支持者。阿德勒的观点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我们把自身太多的问题归咎于原生家庭的影响,觉得自己的不幸福是命中注定的,从而觉得自己是无能为力的。把问题归咎于别人这确实很简单。但是细想这种思路确实害人不浅。原生家庭的影响充其量只是一个外部因素,"我"才是一切的根源。原生家庭的影响摆脱不了,但是如何内化却是可以选择的。你的目的决定了你的选择,目的却是由"我心"出发。生而为人,你想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是自己完全可以选择的。多问问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的行动远比怨天尤人来的实际。
一切烦恼来源于人际关系。
又是一个让我震撼的观点。但是细想确实有道理。我们烦恼自己的学历不高,收入不高,孩子不够聪明,长相身高不如人……这些烦恼说到底是与周围的人比较才有的感觉。人际关系会带来竞争、嫉妒以及讨厌我们自己。阿德勒还直接指出,自卑感完全是源于我们错误地评价自我价值,我们无法轻易改变现实,但我们可以通过主观诠释来改变对自我价值的判断。自卑来源于"比较",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可以促进进步,但自卑情结则是有害的,自卑情结把自卑当成了止步不前的挡箭牌,有自卑情结的人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因为有A才做不到B.阿德勒认为,健全的自卑感来自和"理想自我"的比较,我们的自信应该来自不断地超越自我,只要超越了过去的自己,都值得骄傲。他主张不要把人生看成是和他人的比赛,所有人都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走,有的人走在前面,有的人稍后一些,但只要都在前进,就在追求卓越。
阿德勒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方面和心理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行为方面的目标是"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心理方面的目标是"我有能力"和"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阿德勒并没有因为人际关系是烦恼的根源而提倡放弃社交,他提出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共同体感觉",也就是所谓的归属感。归属感不是别人给你的,是需要自己建立的,建立归属感需要把对自己的执著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阿德勒还提出了三点具体步骤:"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人际关系就是把双刃剑,一切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但另一面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幸福也来源于人际关系。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有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了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