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妈以后,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李玫瑾老师的视频。在育儿这条道路上,李玫瑾老师的话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幽微的人性》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看的,这本书中李玫瑾老师分析了犯罪人心理成因,谋划了青少年心理教育,书的内容大多以对话的方式呈现(内容是根据李玫瑾老师接受采访的内容整理出来的),有案例,有分析,不枯燥,容易理解。
一、关于性教育
在我的记忆里,第一次了解还是在初一课上,老师借助课本跟我们讲了男女生之间的生理差异,那时候大家很不好意思。课后老师给女生单独发了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一本介绍女生生理变化的小册子还有一片卫生巾。李玫瑾老师在书中说:人的性知识应该分阶段进行
1、6岁之前,性教育在于向孩子灌输性别意识,知道怎样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就像现在孩子4岁,他知道自己是男生;知道卫生间男女标志,男生穿裤子,女生穿裙子;知道男生上厕所女生不能看。洗澡澡的时候,指着敏感部位告诉他:“这里,这里,不能让别人摸。如果有人摸了,回来一定要告诉妈妈或者爸爸。”孩子问我:“妈妈,你能摸吗?”我说:“你小得时候,妈妈帮你洗澡澡、洗屁屁可以,长大了这些事自己能做了,妈妈也最好不要摸这里。这些地方是你的秘密,不能轻易让别人看。如果这些地方不舒服,可以跟父母说,也可以找医生帮忙。”
2、12岁前后,性教育在于让少年懂得“何为性别魅力与修养”。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我们知道的多。“自我意识”非常的强烈,渴望被关注,也很注重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印象。所以会刻意地追求与众不同。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引导孩子,让他们知道:想要赢得异性的喜爱和尊重,就要注意进行自我修养,这个修养不仅仅是相貌的,还有性别行为的修养,只有这样你才能因为自己独特的魅力遇见一个愿陪你一生的异性伴侣。男人的风度,女人的可爱都是需要学习并修炼的。
3、16岁花季,性教育是人类的性历史教育,从而进一步了解“性与法律”“性与道德”的关系。让孩子明白,对“性”不仅有道德约束,还有立法管着,所以在这个事情上不能肆意放纵。
性教育是人成长必须要学习的一课,学好,你能保护好自己,也能保护好别人,在长大后与人交往中才能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克制守礼、有修养的人。
二、如何做父母
李玫瑾老师很多的观点都认为人的犯罪与早期的家庭抚养有很大的关系,这种犯罪行为是早年教育或情感缺失的一种延迟性反映。
现在或是迫于生活压力,很多人生孩子却不养孩子,就像之前流行的一句话“我给了你陪伴就给不了你面包”,这其中也有很多无奈。
书中说道“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做父母前,我们是不是做好了心理准备,是不是已经决定在抚养孩子的同时和孩子一起成长?
李玫瑾老师提了3个问题:
1、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2、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
3、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父母做什么?
这些问题,我们在生孩子前要考虑,因为生下来,我们就需要为这个可爱的小生命负责,倾注我们的爱,努力让他茁壮健康的成长起来。
三、如何防止校园欺凌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校园欺凌近些年网上也报道的很多,做家长的我们有时也会担心:万一我们的孩子遇见这种情况怎么办?
校园欺凌是两方面的,一是施暴者,一个是被欺凌者。
不成为施暴者,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书中说“父母恩爱和对子女慈爱是每个儿童幸福成长并形成良好人格的前提条件之一”。孩子就是一张单纯的白纸,在抚养过程中孩子就是在复制抚养者的观念和性格,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好好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
不成为被欺凌者,李玫瑾老师给的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去发展体育运动,只要他有肌肉感,就有爆发力,就不会轻易被人欺负了。其次是鼓励孩子交朋友,如果有三四个好朋友,别人欺负他时就要掂量掂量了。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比如如何教孩子处理负面情绪、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如何培养孩子的博爱和共情能力......在这本书里,也都又讲到。就像窦文涛老师说适度的暴力,孩子像游戏一样的打打闹闹,其实是有必要的。因为孩子不会像大人一样知道找寻另一种方式(比如运动、听音乐、找人倾诉)来释放内心的愤怒和不满,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哭,给孩子说的机会,允许他发脾气(就是大人你都不能保证自己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更何况是孩子),表达自己的不满。李玫瑾老师也反复地说“规矩要尽早给孩子立”,因为越早进入脑子里的观念,越会变成我们骨子里的东西。从心理发展来看,情感需求的满足相当的重要。因为人的情感就是在这个需要与满足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初为父母,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要求自己,在给予物质的同时更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理解。
成长的道路上,让我们与孩子结伴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