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中,我们下意识地会有一种认知倾向:
一个人越好,越受欢迎,喜欢的人也越多。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好像没那么简单。
比如影视剧中,如果一个主角太完美,有能力,有智慧,有颜值,还善良的不得了,那这个角色一定不是整部剧中最出彩的人。
真正出彩的是哪些角色呢?
一般是那些有点好,但又没那么好;
有点坏,但又没那么坏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给人的感觉很复杂,很难简单用一种简单的“好”来定义的话,那这个人最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这又是为什么呢?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一种感受:和一个各方面都好,样样优秀的人在一起时,会莫名地有一种压迫感,甚至是紧张和忐忑不安。
电影《诺丁山》里,男主角威廉是一家小书店的老板,因生意惨淡,又离了婚,所以身上loser气质十足。
一次机缘巧合,他遇见了国际电影明星安娜。于是,两个人有了第一次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当时,威廉的口中莫名地蹦出这样一个词:超现实。
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站在一个看起来完美的人面前时,内心最真实的一种感受:太不真实了。
当我们提到真实这个词时,内心往往默认了这样一层意思:一个人真实的人,应该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如果全是优点,那就是不真实的。
不真实的另一种表述就是虚假。
对方应该是有一些瑕疵的,这是无疑的,但他看起来又是那么完美,那么好,好的不可方物。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把自己真实的样子隐藏起来了,你触碰到的只是一个虚假的外壳而已。
这就是一种不真实感,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这种不真实感带来的更多是惊喜;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这种不真实感带来的更多就是不安了。
关系是相互的,当你触碰不到对方内心真实的一面时,自然也就不会或不敢暴露自己真实的一面,于是,产生隔阂感就不可避免了。
相反,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经常自嘲,甚至是自黑,这样的人反而更容易被大家喜欢。
这样的人面对的缺点和不足,不但不掩饰,甚至还自我“攻击”一番。表面看起来,这有点傻,有点不太聪明的样子,但在周围人的感受上,却并非如此。
当我们面对这样的人时,内心真实的感受是:
原来他也和我一样,也有这么多的问题啊。
这样一种不完美认同,就会让我们在感性层面认为,对方和自己是同类人,甚至是自己人,因而情感上更愿意亲近。
如果我们深入挖掘一下这种现象的话,就会发现人在关系中时,内心是存在着很多的对立和矛盾的心理需求的。
一方面,我们对对方常常怀有很多期望。
期望对方好,期待对方善良,期望对方成熟,等等。
也就是说,我们会将很多美好的品质投射到对方身上,希望对方拥有,然后通过对方让自己也跟着受益。
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内心深处又本能地存在着一种攻击性。
就像:你可以过得好,但不能比我好。
不管是与喜欢的人交往,还是与不喜欢的人交往,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是存在一些破坏性的力量的。
比如父母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训斥自己的孩子。再比如情侣之间是最亲密的,可是也不妨碍他们经常吵吵闹闹。
这些都是攻击性的表现。
好的关系其实是有两层含义的。
一层含义是交往优点,你有优点,我也有优点,我们彼此欣赏和喜欢。这点显而易见。
另一层含义是可以释放彼此的恨意和攻击性。
我很喜欢你,但是在具体的一些事情上,我可以不喜欢你,甚至是恨你。如果你能够承受得住我的攻击性,能够接纳和包容,我就会更有安全感。我会觉得,你喜欢的是我的全部,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而不只是好的一面。
这样的关系,比只能交换彼此优点的关系更牢固,更长久。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提醒自己,真没有必要逼着自己一个完美的好人,做到真实的自己就好。
这样,你轻松,别人也放松。大家都不累,好感才会流淌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