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76694/a89b2953834d038e.jpg)
至今大约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没有吃过水果,不管是热性还是平性还是寒性。
最初的原因是因为肠胃问题所以不适宜吃寒凉的东西,所以就彻底不吃了。
水果是美味的东西,老少咸宜。夏天里正是各种水果纷纷上市的季节,街边随处可见,琳琅满目。
前些天参加活动,有同事买来五六斤桃子犒劳大家。
听说我是全场唯一一个没吃的人,她不禁惊讶道,不吃水果,那多遭罪啊。她的意思是,面对好吃的东西,能够忍着不吃多难受。
然而,我自己的真实感觉倒是,看着别人吃,我竟不觉得馋得慌,没有想吃的欲望。
起初,我想其中的原因是不是因为长时间不吃,所以也就不想吃了。
后来,我想明白了,是因为我自己十分清楚贪吃所带来的不适。保持身体的舒适和健康的欲望已经远远超出美味的食物的诱惑。
其实,我也知道并非是一点儿水果都不能吃,浅尝辄止也没有问题。
只不过,从这件吃东西的小事儿上,我意识到自己总之习惯于凡事控制于最严格的范围之内,很少有可变通的中间状态。
安妮宝贝说,“没有安全感的人总是会有精神上的洁癖”。
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洁癖,目的都是在创造、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是和否,对和错,真和假,喜欢和讨厌,反义的词语在我的生活当中保持绝对的对立,泾渭分明,少有模棱两可的时候。
在当今的社会,是非对错大都并没有绝对的判断,或者仅仅是存在于表象,真实无从谈起,只能暗自揣测的时候居多,我依旧固执己见,持守一套以明辨是非为核心的标准,在旁人看来,显得单纯和无知。
看一部十多年前的电视剧《金婚》。以一个家庭五十多年的家庭生活为核心,讲述关于夫妻、婆媳、父母子女以及婚姻的话题。
我对于时下流行的电视剧几乎一无所知,所了解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名字上。
常看的倒是一些有年头的生活类影视剧,大概是因为比较贴近真实生活的原因吧。
五十年的婚姻,几乎涵盖人生所有的考验,大到生老病死,小到鸡毛蒜皮,始终逃离不了消磨。
开始时的扎着两条粗黑辫子的小葱一般的姑娘到剧终时头发花白驼背蹒跚的老妇。开始时意气风发、充满活力的年轻小伙儿到剧终时脚步迟缓走路需搀扶的老头。
其实,不必从电视剧中看,父母就是现实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我经常在很多不同的场合看到中年和老年夫妇手拉着手的样子,然后想他们之间是具备真实的感情的,不然不能十几二十年甚至还要更久的时间彼此忍耐和相守。
真实的感情不一定是多么海誓山盟的感情,而是能够隐忍、懂得经营、退让包容、将就不挑剔。
至于我自己,我在很多方面和场合都具备这些质素,唯独涉及感情和婚姻,会突然变成一个有着精神洁癖的人。
或许并非我不能跟一个人长相厮守,这需要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这个人给予我的爱和安全感。
关于爱和安全感是老套的话题,却不得不提起。
我懂得不管是爱也好还是安全感也罢,都应该是自给自足才是正道。
但当涉及两个人需要共同生活,面对日常琐碎时,那必定是要和对方有关的。
某一期《奇葩说》中柏邦妮曾说,“从小吃了那么多苦的人,那得多少甜才能填补”。马东却反驳她,“错了,对于吃了那么苦的人,其实一点点甜就填补了”。
人生在世,时有无常。电视剧也是生活的真实反映。
贫苦、疾病、事故、暧昧、年老、争吵…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那一样提起来都影响着和生存有关的信念,更何况它们并非是相互排斥,只能独立存在的,常常都是接踵而至的。
那一点甜是真的爱和理解,让你被爱着被需要者,让你感知到自己的美好所在,让你觉得安全可信赖,让你不再像小时候眼睁睁看着父母走远只剩哭泣的自己的那个小孩。
而不是或近或远,总是心存疑虑,总是习惯等待,总是捉摸不定,总是不踏实不确定。
那么,生活里哪里还有确定感,对内没有,对外更没有。
所以,对于感情,我同样没有中间状态。
我需要一份确定的爱来抵抗那么多的不确定,我不能在不确定的爱和琐碎事宜中将自己全部消耗殆尽。
还是那句话,如果爱,请深爱,如果不爱,请离开。
常人眼中的矫情大概就是我这般态度吧。
有位名人接受采访时,提到关于婚姻的一些看法。大致的意思是,在他所认识的人当中,没有一对的婚姻是幸福美满的,都是在忍,在凑合,勉强维系。
人人都带着各自的目的和引以为重要的东西在生活。
对有的人来说,陪伴的意义大于爱。对有的人,维系家庭和个人的完整性最为重要。对有的人,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就好。
只要你了解或者听说过这多样性,就不会觉得自己独特或者无辜。
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所求,才能忍受因为选择而付出的代价,走得更远。
时至今日,已没有必要迎合主流改变自己。
人人都孤独,人人都寂寞,就看你孤独和寂寞之中,是否能有让你用以排解、值得告慰、安放自己的东西。
或许是一份爱,或许是一个人,或许是一件“无用”的事情,总之是你认为对的和肯定的,不含糊,不犹豫,清醒而坚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