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着原生态家庭养育孩子,似乎很是简单,但幼儿时期的顺从,一定会迎来青春期的叛逆,如果父母可以觉醒,那育儿将会是家中的一场大洗礼。昨晚新开的书籍《父母的觉醒》太值得推荐了。
大米的早教一直坚持的不错,也不是因为他喜欢,真的是因为我爱折腾罢了。半年多没去,加上孩子自主性很高,去之前我也做了很久心理铺垫,但还是在早教课门口,出现了不要上课的想法,这时候游戏力得“轻推”就起作用了。(这个确实很好,用于我的养育风格中,它值得我深入探究,后期有时间我必须输出分享一下)
虽然自己知道育儿重要,我也在做,但更多时候我会把3岁内孩子的性格,反应出的情况,归为孩子天生带来的,当然这个是对外看。
昨天我们一起上艺术课,6个孩子,6个家长陪同,这种课特别孩子怕遇到很闹腾的孩子,家长一旁又无济于事,本来小孩注意力不那么集中,这么一来,很是影响别的孩子,所以每次报名都特别孩子怕遇到这样的情况,但又避免不了。
不巧的是,这次上课有这样的一位家长和孩子,上课前听老师和妈妈聊天,问其孩子说话怎么样啊?妈妈说,好一点,但也没那么会。我本以为孩子很小,后来才得知和大米差不多。对于开口晚,确实会有个体差异,更多的是家中人与孩子交流欠缺所导致。
上课了,我们围成一个圈,自我介绍,讲故事,学作品,这个孩子一直坐不住,而且没有规则感,不愿意等待,烦躁,不顺心会出现打妈妈,哭啼的状态,妈妈一旁责备不要吵,不要闹,也会有安慰,但没有任何有用的方式,我猜测这个妈妈可能对自己的孩子没那么了解,平时也不太带孩子,妈妈的眼里都是烦躁,在这个环节剩下孩子的目光也被吸引偏了。
我当时看到这个状态,仅仅是出于育儿的角度,我试着和她妈妈说,要么你抱他出去走走,安慰一下孩子情绪,妈妈说:“出去他就不会再进来了,他本来就不是很喜欢画画课”确实,一节早教课折算下来也要150元,要是出去了,浪费了,换成是我,我也会考虑到这一点,希望孩子可以留下来,但比起孩子的情绪安慰,这点钱算什么~~育儿很多时候就是要拿钱买教训的。
到了创作环节,孩子站在门口哭,一定要出去,妈妈开开门,我本以为她们要出去,她妈妈居然把孩子推出去,自己在教室里,还说,你出去就不要再进来,画面可以想象出,我就想这个孩子内心得多难受啊,总是这样的教育孩子,安全感从何而来,那一刻我明白了这个小孩课上的一系列反应。
可能是妈妈实在熬不住了,后来半节课选择了带孩子走,也不知道后期还会不会再遇到,孩子的可爱的,父母的方式却是可悲的。
我想除了基因留下的那点,更多的养育人以及父母给予的。相反,有时候早教课上看到那些很棒的小孩,我就很想去接触她们的父母,多听听她们的养育方式,无一例不用心,真的是不用的养育让孩子有不一样的童年。
随着孩子长大,我会有意避开一些焦虑型的父母,大坏境已经让身为妈妈的我们很不淡定,如果身边又是这样的朋友居多,日子都没办法坦然度过了。
我努力进入那个让我喜爱的圈子,做那个我喜欢的自己,做孩子喜欢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