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看星辰,算算数学

看看星辰,算算数学

作者: 听听历史找到自己 | 来源:发表于2021-08-23 13:19 被阅读0次

    华中21科学

    看看星辰,算算数学

    春秋楚国 天文数学领先世界

    楚人对自然界保持高度好奇,不仅观察、研究种种表面现象,更要追究这些现象的背景(原因)-- 知识如果停留在神话、传说或书面记载当中,就跟人生没有关系了;经过探讨、思考、论证和咀嚼,才能了解其间的道理并且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学问,应用在生活里。

    古代科学工作者缺乏资源,研究范围只能针对最实用、最迫切需要的主题:

    (农业、天文地理、水利)、(纺纱织布)、(建筑、建筑构件、生活用具)、(造桥铺路、车辆)、医学战争攻防武器。

    ﹡如果行有余力,也会照顾「迫切性次要」的主题,例如为了田地丈量而研究数学物理化学

    这篇故事先介绍两项--天文学、数学。

    天文学 为农业服务

    农业是生存和富强的基础、最重要的学问!楚人知道上帝在打拍子,宇宙万物根据一定的节奏循环往复;天体运行的节奏影响地球的节奏,天体运行的变化影响地球环境。想决定撒种和收割的时刻,要先抬头看看月亮;想改善农作,除了研究水利之外,更要研究天文

    在先秦,楚国是天文学最发达的地区。虽然望远镜还没发明,只靠肉眼观察星象,但天文官员照样得到重量级的心得。从楚辞开始,楚人就展现出丰富的天文知识,例如《天问》提到黑子现象(太阳里的乌鸦)。

    楚人只靠肉眼观察星象,就展现出丰富的天文知识

     

    创始「盖天说」

    古代科学研究固然针对实用性,但也经常超越实用的范畴,得到让现代人震惊的成果。楚人为古中国创始了「盖天说」天体观念,认为天圆地方。《天问》指出宇宙从一片浑沌发源,后来阴阳两种气形成天地;八根柱子支撑着圆盖形的天空。宋玉也指出:「方地为车,圆天为盖。」

    楚人的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

    「盖天说」在汉代修正成「地法覆盘」,天盖笼罩大地,大地的形状像倒扣的盘子。这个修正版相当正确,类似汉朝张衡的「浑天说」:天像蛋壳,包裹着大地那颗蛋黄。

    甘德观察星星

    楚国天文学家甘德不是普通人,而是战国时代最重要的天文学家。他提出这些学说和图表:

    这些排列简单陈述甘德星座表

     

    ﹡最早的「恒星表」(恒星)

    甘德长期观察天象,把黄道附近的五百多颗恒星编成「恒星表」,为它们记录了位置以及跟北极的距离

    楚国甘德和魏国石申不约而同地测定了恒星记录;甘德撰写《天文星占》,石申撰写《天文》,后人合称《甘石星经》,应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版本。两个世纪后,希腊天文学家伊巴谷制作恒星表,成为欧洲的创举。

     ﹡提出「二十八宿学说」、「四象体系」(恒星地图)

    古人为了系统地观测日月和五大行星,把附近的恒星分为「二十八星宿」(日月行星的宿舍、地盘、活动领域),构成一幅地图。在这个坐标图上,可以标明日月和五大行星的位置和运行轨迹。

    甘德最早提出或修正「二十八宿体系」,把它平分成东西南北四区,称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限(四象)。这种精密图形必须长时间躺着观察并且记录,所以内容南北倒置了。

    甘德最早提出二十八宿体系

    中国和印度不约而同地领先全球,定义了「二十八星宿」,为天文学竖起一座分水岭。中印学说发表时间和部分内容重迭,为什么这样凑巧呢?某些专家认为原因是源头相同,而且或许曾经互相或单边传播,但无法判定创始方和传播方向。

    湖北随州出土了一个漆箱,材料是整块的原木。箱盖刷上黑漆底色,用红彩画出「二十八宿图」。在核心(正中央)位置,一个巨大的篆体「斗」字,向四方夸张地伸出四个长臂,把环绕在周围的二十八宿分成四象(四区),青龙和白虎在两端标示方向。

    湖北随州出土了一个漆箱,黑漆底色,用红彩画出「二十八宿图」。

    楚人知道观测北斗星能「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根据北斗的方向,可以为隐没在地平线下的各星宿推测位置;根据斗柄在黄昏时分的指向,可以判别季节和时令。这步骤既实用又神奇:

    ﹡观察天象资料(北斗的方向...),能掌握天体运行的节奏(各星宿的位置)。

    ﹡再据以推断大地的节奏(季节、时令)。

    ﹡在正确的时间进行一个又一个农事步骤,这一年可以期待丰收了。

    楚人观天象再推断大地的节奏,进行农事

    ﹡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行星)

    1. 公转周期:

    甘德测出火星公转周期是1.9年,木星12年,这正是现代科学测定的结果。

    2. 会合周期:

    他观测金木水火土星的运行,掌握住运行规律,提出「行星会合周期」概念-- 某颗行星某一天在清晨的东方天空出现,下一回哪天又会在清晨的东方天空出现呢?这两次亮相的时间落差叫「会合周期」。

    甘德天天望着东方的天空,这眺望是不平凡的眺望。他指出金星、木星和水星的「会合周期」分别是587.25日(实际上是583.9日)、400日(实际上是398.9日)和136日(实际上是115.9日)。

    行星根据「会合周期」(规律)运行,在规律当中又有不规律,产生「逆行」、「消失踪影」这些变数。

    3. 逆行:

    行星运行,大致上是顺着同一个方向,但也有例外。甘德发现火星、金星的跑道方向是「顺行、逆行再顺行」,形成已字形(在现代称为乙或Z字形)的轨迹;他甚至估算出金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当中的顺行和逆行天数。

    4. 消失:

    甘德也估算出金星、木星和水星在一个「会合周期」里消失踪影的天数。没有人知道这些行星究竟挪移到哪里去了;「消失天数」并不恒定,可能出现小幅度的波动。

    古中国的概要性(粗略)叙述,为后世的「行星位置计算法」奠定基础。

    ﹡发现木卫星(卫星)

    甘德对木星的观察实在是仔细啊,发展成古代的木星权威,他特别针对木星撰写了《岁星经》。在某些清朗的夜晚,肉眼能看见木星的动态。(这样的眼力没有用来观察美女的动态,让人很感动。)

    他在长年工作之后,发现「木卫三」(木星第三号卫星)「小赤星」。将近两千年之后,意大利伽利略和德国麦依耳透过望远镜发现「木卫三」。

    甘德发现木星第三号卫星,两千年后,欧洲才用望远镜发现。

    ﹡彗星图(彗星)

    《天文星占》画出29幅彗星,每颗彗星有独特的长相,彗尾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弯有直;某些彗星头是圆圈,某些是圆点,某些是大圆圈包裹着小圆圈或圆点。讲到详尽的慧星图,这幅应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甘德用肉眼就发现29颗彗星

     

    欧美人能看懂希腊文,却不懂古代中文,因此对古希腊罗马的传说、记载倾向于接受,对古中国的倾向于不接受。古中国的科技和文化为全世界奠基,中文典籍记载了这些成就,但欧美人坚持伊巴谷、伽利略等人才是天文学的先锋。

    炎黄子孙搁置了自己的宝藏,又怎能期待外国人了解它呢?我们对欧美的漠视不需要担心,重点是我们要动手去挖掘宝藏,就能再现古中国的开放和富强。

    《算数书》

    数学问题集《算数书》在战国晚期完成,刻在两百多片竹简上,成为古中国的数学基本教材,一直沿用到西汉。它区分为《计算方法》(基本计算法)、《数学应用》(应用题)两个区块,内容包括《增减》(加减)、《相乘》(乘)、《分乘》(除)、《合分》(比例)等等。

    古中国《算数书》是已知中国最古老的数学专书,跟古埃及纸草书、巴比伦数学泥版、古希腊数学文献、古印度《圣坛建筑法典》合称为「世界五大古文明的数学经典」。

    在《算数书》问世三个世纪之后,《九章算术》收录了《算数书》,在东汉初年出版,它同样注重计算应用

    看看楚制砝码,就知道数学在华中的发达程度了。整套砝码用数列标示重量,例如某一套砝码有十枚,数列是1、2、3×2、3×2、3×2、3×2、3×2、3×2、3×2、3×2,可以为楚制一铢到两斤的商品秤重。

    数字记号

    楚国用「算筹」(细竹棒,长度12公分)当成个位数的数字记号,代表「从1到9的数字」,用空位代表「0」。

    楚国用细竹棒当成个位数的数字记号

    至于几位数的数字记号(计数方式),把几个「个位数记号」纵横交错就行了: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这些数字记号也在楚国金币上出现。

    医学

    楚人重视医药常识,编写了《五十二病方》这些医学专著。楚人精通中草药知识,辛夷、花椒、杜衡、佩兰之类是药方的常见内容。华中气候温暖而潮湿,容易滋生细菌、蚊虫,这些「妖孽」都畏惧香草。楚人佩带香囊,也在枕头里塞进一些香草,又用陶熏炉焚烧香料,藉以消毒空气。

    楚人用香囊消毒空气

    化学

    他们了解一部份化学药物的性能。某一口内棺灌进大约十万毫升的棺液,含有硫化汞等化学成分,尸体历久不腐。皮肤、肌肉这些软组织在出土时仍然具有弹性,牙齿也齐全而牢固。

    楚人用硫化汞灌进棺木保存尸骨

    日常用品

    竹筷、木床、套裤(只有裤腿没有裤档,在冬天套在贴身长裤外面)和五指分开的手套,应该都是在楚地发明的。开放而自强不息,楚人用科学来造福自己、富国强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看星辰,算算数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xa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