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的吊兰缺水啦,我去浇一下!”
“老师,我的多肉不知道被谁碰到了,掉了一块叶子下来。”
“老师,我发现我的仙人掌开花了!”
“老师,我的‘一帆风顺’快死了……”
悦耳的下课铃声响起,隔壁的班级正在安安静静地喝水、写作业、上厕所,唯独我们班,此时炸开了锅——一个一个地都化身成了“小园丁”,争抢起班级里为数不多的喷壶,有模有样地给教室里的的绿植浇水、施肥(吃完早饭留下的鸡蛋壳),喜怒哀乐外加评头论足,好不热闹。上课铃声响起,立马收敛情绪,放下喷壶急匆匆归位。——这样的场景循环上演,仿佛一部日更的电视连续剧。
在此之前,我在钉钉软件上最后一节网课时,我问孩子们知道返校日期后有啥感受?有的打字“不想考试(哭泣的表情)!”,有的则说激动万分,在家里要憋出病来了,终于可以和有趣的小伙伴们打打闹闹了。我顺势问,来校后最想去学校的哪里转转?食堂、花园、操场、信息技术教室……
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返校复课后,他们的桌子变成了单人单列,相距甚远,排队必须保持1米距离,同学之间也不允许多讲话,他们最喜欢的食堂和专用教室也暂时去不了了,活动范围只有小小的一方天地,可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亲密地打闹唠嗑了。一周过去了,他们脸上的失望与落寞显而易见。
此时,学校正好下达了“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命令和布置教室的任务。我灵机一动,既然只能在教室活动,那不如把教室装点得更有人情味。要不借这个机会举办一个“我的植物我来养”的活动吧?于是我让每位孩子主动带1-2盆喜欢的植物,查找好养殖的注意事项。
周一的晨会课上,我让每位孩子展示了自己所带的植物,说一说查到的养殖方法,然后全班一起给这些植物找一处合适的“家”。
小李同学:“我带的这盆是银边吊兰,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我们家直接放在露天的。”
“那要不放在后面窗边的位置吧,既能晒到太阳,又能淋到雨。”好朋友小楼眼尖,环顾四周,立马发现了绝佳的位置。
小董同学:“我这盆花有一个好听又吉利的名字,叫做‘一帆风顺’,它比较吃水,所以我用了水培的容器,只要放在太阳不直射的地方就好。”显然是做足了功课的。
当小林同学搬出他的植物时,全班发出了此起彼伏的啧啧声,原来他的植物是由多种颜色的花拼种而成的,不知其名,当时的我们全然地沉浸在它的美艳中了。
“那你这盆花有什么习性呢?放在哪里合适。”
“它很好养的,一个月浇一次水就可以了。”
“当然应该放在走廊上,让经过的老师和同学都欣赏欣赏!”
这节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归置好了每一盆花的去处。于是乎,每次下课,孩子们总会去细心地观察、照料这些植物,它们长出了嫩芽、开出了花朵、缺水了、不小心被折断了、缺肥料了……所有的变化,都逃不开他们的“火眼金睛。”。
一个月之后,班里的花越长越好,教室里也瞬间明亮了许多,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也愈发地多了。在一次艺术节的集体竖笛表演中,音乐老师走班评分,临走前说到:“你们班孩子吹奏的时候都好开心啊!”
是啊,是这些可爱的植物赋予了他们生机,而孩子们也把生机带给了身边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