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守望的距离》

《守望的距离》

作者: Bluelqq | 来源:发表于2017-04-16 20:38 被阅读0次

《守望的距离》周国平

序言

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第一辑:存在之谜

1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1985

苏格拉底是不以哲学为职业而将其看得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的经历与其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孔子类似。

无法以政治分野判断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超越了政治,他的哲学追求的是合理的人生。

西方人本主义思想源头一般追溯到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云:“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道出了哲学的根本使命——探索人生的意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生命的意义大于生命,“必须追求好的生活远远过于生活”。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更像是哲学家。其认为智慧即美德,从容就义实为无限幸福。

苏格拉底哲学的不足之处在于把人生问题归于伦理道德。“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是哲学家应有的信念,只是视野应该更为宽阔。

2幸福的悖论1987

幸福没有明确的定义,是不太确定的东西——愿望实现了就真的幸福吗?

幸福问题涉及两方面:社会方面,幸福的客观条件;心理方面,幸福的主观体验。

莫洛亚《人生五大问题》

爱情和婚姻在文学作品中被视为个人幸福的关键,其对男人和女人来说都很重要。

爱情和婚姻是人们最期望得到幸福的领域,在其中却少有人真正幸福。

理论上,每个人都有一个“唯一者”,人海中相遇的几率几乎为零;实际上,唯一者并不明确,直到坠入爱河,称对方是自己的“唯一者”。Ta是不是唯一者呢?

也许是,可能在另一个人身上发现自己的“唯一者”,并且与其之间的感情改变了自己与其他可能对象之间的关系。

也许不是,因为“唯一者”是痴情的泡影,一旦痴情消退,其就不再是“唯一者”。幻想是爱情不可或缺的元素,却也容易导致爱情的幻灭。无幻想的爱情太平庸,基于幻想的人太脆弱。幸福的爱情是一种能不断激起幻想,又不断被自身激起的幻想改造的真实。

爱情无形,感受千差万别,却很难争论。而婚姻利弊争论愈演愈烈。反对:婚姻违背人性,束缚自由,败坏或扼杀爱情。赞成:莫洛亚,婚姻是使爱情的结合保持稳定的唯一方式,艺术家除外,真正的婚姻中,爱情与友谊结合;尼采和罗素,要求将爱情与婚姻区分,反对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主张以优生和培育后代为基础的婚姻,同时保持婚外爱情的自由。周国平认为保持爱情的熏陶和热烈,辅以友谊的宽容和尊重,是加固婚姻的爱情基础的方法;婚姻的幸福是感情、意志和理智合作的结果,婚姻不啻是将爱情置于琐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进行考验

两性存在差异,之间可达成和谐,而这和谐需要彼此接受、理解、适应的过程。

两性平权不等于两性功能相同,即男女从事相同的职业。平权后,女性应回到丈夫和家庭那里去,以自由人的身份从事其最重要的工作——爱和培育后代。

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特殊作用有待发掘。女性的意义在于更感性、更人性化,使社会更具有人情味。

真正的女性爱慕男人的“力”,实则爱的往往是男子的弱点,而强的男子可能为知其弱点的人倾倒。

男女之间是否可能有排除情欲的澄明的友谊?

莫洛亚列举了三种情况:一方面单恋另一方容忍,一方或者双方是过了恋爱年龄的老人,旧日的恋人转变为朋友。

即使异性之间的友谊不能排除性的吸引,它仍然可以是一种真正的友谊。性的神秘力量由于客观环境或者主观努力被限制在有益无害的地位,使友谊相比同性友谊多了温馨情趣,又不至像爱情那样激起疯狂的占有欲。

绝对的自我遗忘与自我封闭都不是幸福,爱与孤独存在二律背反。爱,有苦恼;孤独,有悲哀。

争取幸福的过程中有苦恼、斗争,但只要希望尚存,就有幸福。

3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1987

文章基于爱默生的哲学家灵感。其以文学闻名,而哲学方面长于灵感,拙于体系。

哲学家往往试图建立自己的思想的体系,而没有一个体系是普适的。除去体系,思想更加纯粹。

爱默生相信人心与宇宙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每个人凭借着内心体验就可以认识自然和历史的真理(超验主义),表达的是对人性完美发展的可能性的希望与信心。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但在现实中却成了碎片。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有着自然赋予的创造力,创造欲却受到书——别人的思想的威胁。开卷未必有益,读有感触,和自己的经历、想法结合,才是活的知识。创作欲旺盛,无暇读书也无妨。

人生在世要有所寄托,公认的两大支柱是职业和家庭——事业和爱情,然而两者的美满需付出大的代价,得到了人仍有可能感到空虚。

人应该拥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不囿于社会的成规习见,有一个自足的童心。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你仍然属于你自己,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尽管去体验痛苦和欢乐,将都其作为人生的宝贵体验存入心灵。

关于大智若愚、大悲若喜等精神的逆反。

悲剧是深刻的,领悟悲剧也需要深刻的心灵,危难关头最能检验一个人灵魂的深浅,一个人一生遭遇不幸,却可能从未体会过悲剧的情感,而表面上一帆风顺的人可能经历巨大的内心悲剧。

最高的严肃貌似玩世不恭。普鲁塔克:研究哲理,而外表不像是研究哲理,在嬉笑中做成别人严肃认真做成的事情,是最高的智慧。尤其在信仰崩溃的时代,佯颠装疯的狂人倒是一些认真对待信仰的人。真正有信仰的人,试图阐释信仰的真谛,被视为异端,而不得已以怀疑论来表达自己的信念。

4自我二重奏1992

一有与无

自我是否存在?我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从生到死。我可能不存在,我的存在是需要证明的,人的一生可能是一个梦?

二轻与重

辛涅克尔: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

在宇宙的生成变化中,我是一个偶然的存在。然而正是因为渺小的我的存在,使得宇宙的无穷与永恒获得意义。个人的悲欢离合构成人类的大悲大喜。

三灵与肉

肉体与灵魂结合。

灵魂体验幸福或者悲剧时,往往被肉体拉回到尘世,拥有肉体似乎是一件尴尬事。(或言:精神离不开肉体需求满足的基础,有时被肉体束缚)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守望的距离

    《守望的距离》是哲学家作家周国平80-90年代的散文集,循着名声买来翻阅的,合上时却少许失望。 可能过了读散文的年...

  • 守望的距离

    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亚里士多德 初中时,《守望的距离》这本书是老师规定的必读书目,第一次品读就爱不释...

  • 《守望的距离》

    这是至2009年为止周国平最完整的一个散文集,汇集了他从1984年至2002年发表的几乎全部散文。 都说男生不可不...

  • 守望的距离

    或许,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人生呢,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相逢中跋涉和流转,有些是行色匆匆的过客,有些是永驻心间...

  • 守望的距离

    —琼梓 世间所有,唯有等待漫长, 无知,希望,恐惧, 似乎关于天地所有都成永恒 无奈,彷徨 尘世间...

  • 守望的距离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距离是遥远的,你说,你一直都在,其实你并不在她身边,你说你一直在她身边,但其实,你并不在...

  • 守望的距离

    我身上必定有两个自我。一个好动,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想经历。另一个喜静,对一切加以审视消化。——周国平 这句选自周...

  • 守望的距离

    今天有人问我:可不可以一辈子不结婚?是不是可以一辈子就一个人过? 本来不想再写爱情的,可是当下这些问题困扰着很多年...

  • 《守望的距离》

    《守望的距离》周国平 序言 守望者的职责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瞭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

  • 守望的距离

    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守望中度过的。父母守望儿女的长大,儿女守望父母的健康,人人都是守望者。 “妈,妈,我回来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守望的距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xz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