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高一,听到了一个独特的理论,有关拍档。有两个人经常一起做任务,但其中有一个却始终不肯把另一个称为伙伴,而是一直叫他拍档,其原因是他认为他的拍档还不够做他伙伴的资格,于是他只肯叫他拍档。
当时的自己也很惊奇,认为这人很无聊,无非是一个代号罢了,至于分得那么清楚吗?大约摸那时候我已然有了思考的能力了,于是回忆过去,想想在这繁杂琐碎的生活中陪伴我的同伴,思考过后终于不得不承认,这种咬文嚼字也并不是没有必要,因为陪伴你时间最长的,与你行走做事痕迹相交最多的,并不往往是最了解你,在你心中最重要的。
我从不感伤过去,理智上也不想回到过去,但偶尔对比往今的生活,总也会不断地想念过去,想念过去的那个我,也想念在我生活中不断更换的拍档们。我们成为彼此生活中的拍档,在这一段段长长短短的旅途中共同面对这一段生活的坎坎坷坷。也在这一段段的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中我成了你,你成了我。曾经读过一篇文,叫〈爱情习惯〉,时间太久远,已然忘记了那是一篇言情文还是说明文了。但看过文章后的我却也开始想明白这个道理:我成了你,你成了我。在成为拍档以及之后的日子里,我们就会开始不断地拥有共同的习惯。而事实上,让我感到冷血而默默伤心的是,这些习惯大概是我们所能留给对方的微不足道的所有痕迹了。
在现实中,我习惯于感谢,感谢自己所得到的;同时,我习惯于心安理得,我一直认为自己所得到的是因为自己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这世界的馈赠,简单的说,我要表达的意思是:我被爱是因为我有被爱的资本。但我不习惯于愧疚,爱因斯坦说的那句,他为占有了同胞过多的劳动而感到羞愧的这句话,虽然我承认这句话是有那么一点味道,但我不认同,他已经站在了人类脑力劳动金字塔的那个尖上了,他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生活于他的生活而言,并不会产生多大改变。但我敢肯定,倘使我在生活的沼泽中泥泞行走之时还习惯于羞愧的话,那么相信我离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也不远了。
但似乎我们不能不羞愧,如今的我身处高三,距上次写这个本也很久远。我在高三,感受到莫大的伤痛与压力,这伤痛来源于我的学习和屁股,而压力来自于我自己,在高三沉重的学习生活之余,我无数次地沉思为什么我自己要给自己压力,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我也曾无数次的无所畏惧。然而我不能长久地不给自己压力,因为,这在生命中陪伴我们的人,给予了我们太多,而我们不能长久的没心没肺,所以我们只能偶尔的卸下压力。然而这愧疚,却是处罚的好方法,这愧疚让他心怀惴惴,让他不能成为他自己。
拍档,我想把它的含义扩充到最大。所有参与到我生活中并能给予我长久影响的人,我都涵盖进去了。家人,朋友,陌生人,我自己。当然,也许还有另一半,但在这个年龄似乎不太普遍,家人,我已写过,不想再写,但他们却是给予我疚责的最大群体。而朋友,却是我要写的。或者说,是朋友和陌生人。曾经,我也拥有着自己的小群体,但,后来我不愿与这么多与我不同的人同行。因为我无法忽视他们的缺点,然而再之后,我却又开始有了拍档。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一个已经习惯了孤独并且讨厌交流的人,似乎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