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湿热体质:疮滞痒烦/除湿清热
湿热体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表现为面部和鼻尖总是出油,容易生痤疮,口苦或嘴里有异味,体态中等或偏瘦,面垢油光;身重困倦;大便粘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易患疮疖、黄疸、热淋,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湿热体质口臭、汗臭味大,汗液发黄,皮肤油腻,容易感染化脓,小便黄、味道大,大便很臭,下体外阴异味较大,白带色黄,烦躁易怒等。湿热体质通常是由于各种先后天因素导致的肝胆、脾胃功能相对不畅通。肝胆郁结化热,脾胃积滞化湿,湿热熏蒸而成的。
占人群比例:9.88%以南部和东部地区多见,学生和商人多。
中医养生:湿热体质,易湿热蕴脾,在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可食甘寒之品,避免油腻温燥之品;生活中加强锻炼;起居上,环境要通风干燥,防湿热加剧。
推荐穴位:肝俞穴肝的背俞穴,位于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可以散发肝脏之热,起到疏肝利胆,理气明目;足三里,阴陵泉、内庭穴。
适用精油:疏肝利胆,清化湿热,分消走泄;可选用精油:生姜、黑胡椒、马鞭草酮迷迭香、柠檬、佛手柑、薰衣草、天竺葵、欧薄荷、德国洋甘菊、檀香、丁香、厚朴等。
疾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长痘。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情高环境较难适应。
心理特征: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心烦易怒。注意保持平衡的心态,遇事不急不躁,冷静处理棘手的事情;做到喜与忧、苦与乐、顺与逆的正确对待,保持稳定的心态。
心理养生:平衡心态,冷静克制 稳定心态。
改善方式: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忌吃饴糖、石榴、大枣、柚子等辛温助热的水果,少吃糖或巧克力。成人需戒烟酒,不宜过于劳累不要熬夜。适合爬山,游泳等运动。
食谱:三色粥——赤小豆:清热解毒+绿豆:清热利湿+薏米:健脾利湿/ 绿豆藕、泥鳅炖豆腐、丝瓜茶、桂花茶。
中成药:龙胆泻肝软胶囊
【药物解释】 中医传统名方龙胆泻肝汤含有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柴胡、甘草等药。方中龙胆草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有清热燥湿、导热下行之效,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可使湿热从小便而解。生地、当归有滋阴养血之功。柴胡有疏肝解郁和引经之用。甘草调和诸药。龙胆泻肝丸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其配伍相辅相成,疗效为医家和患者所称道。而龙胆泻肝软胶囊是根据《中国药典(95版)》中"龙胆泻肝丸"的配方,改变剂型而研制成的新品种。针对"龙肝泻肝丸"中关木通的肾毒性,经过反复的实验,最终用生于四川、云贵一带的川木通成功代替有肾毒性的关木通。川木通与关木通相比,它的清热泻火力量较为缓和,而长于通利血脉,避免了肾损害,更适用于湿热质调理身体。日常可服六一散、清胃散、甘露消毒丹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72033/f86539c8e5a0569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