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喜欢校招(窃以为因校招进来的员工薪水要求低,故人事部门喜欢此举),2~3轮周期下来,离职的与留下的学生员工五五开。在与他们接触中,我常常听到如下话语:他们对目前的专业、工作没有兴趣,对目前的待遇不满意等等,所以他们过得不快乐,每每看到一张张青春稚气的脸上写满了迷茫,我心生生地疼,……
事情真的是他们心里以为的那样吗?
我也有刚入职时的经历,也有过与他们一样的心情,现在回过头来反省曾经的所作、所为、所想,甚至可以不客气地对过去的自己、现在的他们说,99%的我们心里认为的情况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是:我们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何其难也,我参加工作近30年了,从前20年一直对工作的憎恨,到近年来对工作的渐入佳境,期间的心路煎熬,转变之艰辛,夸张点说真可谓罄竹难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没有人会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定要在无数个夜籁寂静的深夜里、凌晨早起时,沉下心来,摊开纸,拿起笔,叩问内心,与自己对话:我不喜欢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件事情我并没有做好?
如果是,接下来,再问自己: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自己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去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
反过来,自己做得挺好,但就是不喜欢,纯粹因为现在所从事的事情对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事实上这种情况少之又少),那就另当别论了:直接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做就OK了。
其次,大部分对现状不满的人总是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别的事情。事实上,那应该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开始做那件事情,所以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因为还没有遇到过挫折,还没有证明同样他也做不好那件事情,所以,那件事情对他极具吸引力。譬如我自己,学强电出身,却一直对弱电(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单片机)等极感兴趣,业余时间基本上是“潜心钻研”,也取得了些许所谓的成绩。在2014年初夏,我离职去专门从事弱电技术应用与开发:参与过开关电源的专业学习、写过程序、修过手机,才发现自己在近20年来一直心心念念地确认自己一定能做好的感兴趣的领域里想要做好事情同样困难重重,挫折不断。
所以,我才有了兜兜转转重回电气行业的现在。不得不感叹:人就是这样“贱” ,不过,贱也有贱的好处,人至贱则无敌。
粗浅的生活经历告诉我:
兴趣虽然重要,但它真的不是很重要,甚至根本就不是关键性的。
最最关键的是,你能把一件事情做好(不要求你做得并且做得比任何其他人都好),仅仅比大多数人都好,你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有兴趣。人间事,绝大多数都需要熟能生巧。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就自然做得比别人好了;做得比别人好了,兴趣自然大起来了,而后就更喜欢做了,于是就更擅长了,更……这是多么美好的良性循环(即便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但是,同样的,做得多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其内。我们中的大多数(我也是)缺乏的就是沉下心来,去长时间、不动摇地坚持做一件事情。
没兴趣,往往只不过是结果而已,却被当做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的惩罚是自己大量的时间白白地流逝了,误了自己,可惜矣。
正如一句话:不是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同样:对一件事情而言,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更重要的是做好了才有兴趣。我们中的任何一位,如果有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努力心态,日后都定将成大器矣!
难怪习大大经常告诫国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