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例会,校长剖析了一位老师在上一周音乐课上对两名调皮学生(五年级)体罚事件的始末。扇学生数个耳光,应该属于严重体罚学生,家长扬言要到教育局上告……
家长再好的修养,看到孩子被这样扇耳光,也不能接受。有老师提出灵魂一问:家长能打,老师为什么不能打?
听着叙述,我的心情不能平复,作为妈妈,我实在不能忍受这样的事情。但我又觉得,不把戒尺还给老师,孩子对老师没有敬畏感怎么办?其实,这件事错就错在老师没有分寸感,盛怒之下的数个耳光对学生的身心伤害都是极大的。还有就是教育的误区,认为打骂孩子有用。实则不知,教育孩子最愚蠢的方式就是动手。
有很多人经常说:不听话,打一顿就行了,但他们也知道,暴力不能解决问题。那为什么会把打看成一种教育方式呢?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老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也成为很多家长打子女的保护伞。只要被人说打孩子不对,他们就会用这句话反击,并且不觉得有任何不对。
受父辈的影响。老一辈的人,都是从小被打着长大的,因为从小被打着长大,没有被父母善待过,所以他们对待自己的后辈也是这样,遇到问题擅长用暴力解决。
那么,打孩子是否能起到教育的目的?
多数时候,孩子不知自己错在哪里。
打孩子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也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敬畏感。但打治标不治本,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只知道自己被打了,然后很害怕,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而且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疏离,再亲密的关系,要是他经常打你,关系又能有多好?
形成反弹,让孩子变得暴力。
很多家长,固执地认为打孩子就是为他好,打就对了,所以丝毫对孩子不心软。但家长们想一想,自己能打多长时间呢?让孩子长大了,自己还打得动吗?同时,也会把孩子变成一个暴力的人,变成善于用拳头解决问题的人。这样想想,你的晚年生活恐怕不好过了。
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段话,说在孩子六岁之前可以打,十二岁以后就不要打了。打孩子,也是成人不能控制情绪的表现,弊远远大于利。
如果实在不打不行,切记掌握好分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