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往往喜欢直接闯进孩子们的世界,有的人在心里认为“孩子是我带到这个世界来的,就是属于我的。”甚至想霸占孩子的内心领地。孩子也常成为满足自己欲望的借口,比如:为了孩子,我得多赚多少多少钱,为了孩子我得买一辆帅气地奶爸车,“为了孩子我不得不怎样怎样”,当一个人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时,他是多么善于逃避呀。孩子只是借你而来,请把他(她)还给自己吧,也请你为自己而活。
母亲和我生活在一起,似乎不管我在做什么,她都可以随时过来打断我。就像我在写这段文字时,她突然进来问我一句:“饿不饿?”读中学时,一位女同学给我寄到家里来的信,实际收信人是我母亲,我从未读过那些字迹。母亲很爱我,但她不太懂怎样适度地爱,她以为使出全力去爱就行了。这是她的质朴,我没资格怪她,我尽量语气轻柔地回复她。对父母做到语气轻柔是不容易的,这一点很多人应该都有体会。子夏问孔子怎样做算是孝?孔子回答:“色难”。确实,我们多么容易把难看的脸色和语气给最爱我们的人,所以能够做到对父母始终和颜悦色算得到上是孝了。我说的是“尽量”做到,是因为很多时候也没有做到。等他们离去时,这些生活中的烦恼,定都是宝贵回忆。赞美父母之爱的美文诗篇太多,我就不在此赘述。
我爱他们,但不妨碍我对他们的反叛,我对父母的叛逆比我女儿对我要厉害得多,我基本上跟父母做人做事反着来。比如,当初从电视台辞职,征求他们意见,他们一致反对:“坚决不同意”,听了这话,心想“这事就这么定了。”如果他们同意了,我或许会考虑一下是否暂时就别辞职了。他们常以爱的名义强行出现,我就常让自己只在被需要的时候才出现。下午,开着车载着女儿和她的一个小闺蜜回家,她们俩一路畅聊,我就像是一位素质过硬的专车司机,需要的时候我就说几句,不需要的时候我就安静地开车。下车的时候,我按下电动车门带着恶搞的语气说:“两位公主请下车!”她们被我逗笑。我希望自己在孩子的世界中渐行渐远,越来越不重要。
孩子出远门,父母总想帮孩子提着行李。出了门,孩子就得靠自己了,很少有人帮他,让他早点适应就是在帮他。父亲站在村头遥望着我离去,后视镜中逐渐矮小的身影始终目送着,直到我消失在村头拐角路口。我能想到那眼神中的爱意,但心中立刻跳出了王勃送给杜少府的那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面对离别时的不同感受,这或许,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反叛。
父母终将远去,孩子终将独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