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作者: 月下独酌xz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23:43 被阅读42次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林清玄


    在读书群里,前天还看到一位老师写了关于读林清玄先生的文章,我也喜欢读先生的书。他曾经说过,“面对人生难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们能以起承转合去寻找心灵的故乡。”今天他离我们而去,享年65岁,去寻找他心灵的故乡了。走前在微博上淡淡留下最后的话:

    林清玄微博

    他自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漫画书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他在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作品《与时间赛跑》《桃花心木》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喜欢读不同的书,如童年读安徒生,少年读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青年读琼瑶舒婷汪国真,中年读苏轼梁实秋林清玄。

    童年是一张白纸,赤子之心,不惹尘埃。少年血气方刚,踏歌而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青年寻愁觅恨,似傻若狂,心性不定。这一阶段的人生是加法,是花团锦簇,是爱上层楼。人到中年的生活方式是减法,是留白,是空山新雨,是天凉好个秋。

    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富含禅理,读他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宁静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盏清茶细细品味的。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纯真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纯真质朴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他的文章不是心灵鸡汤,读懂他才会理解他的深刻。

    宣讲

    我喜欢他的这几篇文章----

    他在《不知多少秋声》里说,文学是一种清净的欢喜。这种清净的欢喜,使文学家自然成为富足的人。他的内心之树结满了果子,拿来与别人分享,希望能有甜蜜与清凉;他的内心之矿结满了宝石,用双手奉上,希望珠宝能装点灰色的人生;他每天都在垦荒种地,身上带着泥土与溪水的芳香,因为一切都是珍贵无比的,希望人人都能品味芳香。

    他说,文学是欢喜,写的人欢喜,读的人也欢喜。现在读他的书,我的内心有淡淡的悲伤,因为他走了,但他把他的思想与人分享。他如一个儿童,通过文章把内心坦露。

    心美,一切皆美

    他在金门的古董店里淘了一个精美的大铜环和一些朴素的陶制的坠子,老板告诉他,那是从前渔民网鱼的用具。他有所感,写了《生活中美好的鱼》。他说,诗人、文学家、艺术家,乃至一切美的创造者,正是心里有铜环和陶坠的人。在茫茫的生命大海中,心灵的鱼在其中游来游去,一般人由于水深海阔看不见美好的鱼,或者由于粗心轻忽,鱼就游走了。

    有美好心灵、细腻生活的人,则是把陶坠深深沉入海中,由于铜环在手,波浪的涌动和鱼的游动都能了然于心,垂丝千尺,意在深潭,捕捉到那飘忽不定的思想的鱼、观点的鱼。

    他写到平凡人的快乐,说作为平凡人的喜乐,就是每天在平淡的生活里找到一些智慧的鱼,时时在凡俗的日子捞起一些美好的鱼。夜里散散步,捡拾落下的松果,思念远方的朋友,回想生命中的种种美好,这平淡无奇的生活,自有一种清明、深刻和远大!

    素心四书

    他讲过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是关于一锅 《长途跋涉的肉羹》:爸爸到遥远的凤山去办农会的事,中午到市场吃肉羹,发现那摊上的肉羹非常美味,他心里想着:“但愿我的妻儿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呀!” 但是那个时代没有塑料袋,要外带肉羹真是困难的事。爸爸随即到附近的五金行买了一口铁锅,并向店家要了一条草绳,然后转回肉羹摊,买了满满一锅肉羹,用草绳绑好,提着回家。

    当时的交通不便,从凤山到旗山的道路颠簸不平,平时不提任何东西坐客运车都会晕头转向、灰头土脸,何况是提着满满一锅肉羹呢?

    他从这锅长途跋涉、饱含爱的余温的肉羹里体会到:爱是作料,要加在肉羹里,才会更美味。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幸福的面貌。

    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

    关于得失,他说到过这样一件事。朋友带他去一个非常有钱的古董收藏家去作客,去了后他发现整个房子堆满古董,到处都是陶瓷器,好多画卷拥挤地插在画缸内,连人都无法落座。告辞出来的时候,他感到有一些悲哀,再怎么了不起的古董,都只是“物件”,怎么比得上有情的人?再说,为了占有古董,活着的时候担惊受怕,像囚犯困居于数道铁门的囚室,像乞丐住在垃圾堆中,又何苦?

    是啊,有一天这个人会离开世界,就像他手中的古董从前的主人一样,总有一刻,会两手一放,一件也不能带走。真正的拥有,不一定要占有,真正的古董鉴赏家,不一定要做收藏家;偶尔要欣赏古董,到台北“故宫博物院”走走,花四十元门票,就能看真正国宝级的古物。累了,花八十五元在三希堂喝台北“故宫博物院”特选的乌龙茶,生活不是非常惬意吗?回到家,窗明几净,也不需要三道铁门来保卫,也不需要和无情的东西争位置,役物而不役于物,不亦快哉! 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有所营谋,必有所烦恼;有所执着,必有所束缚;有所得,必有所失。

    所以他写了这篇《片叶不沾身》:“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这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百花丛里是“有情”,片叶不沾身是“觉悟”。

    明代高濓《遵生八笺》:李太白诗“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东坡《赤壁赋》云:"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忘怀得失,方能超然物外。

    人间有味是清欢

    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到现在还能背诵: 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阕词,苏轼在旁边写着“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原来是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淡茶,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然后自己赞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

    当时所以能深记这阕词,最主要的是爱极了后面这一句,因为试吃野菜的这种平凡的清欢,才使人间更有滋味。“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到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间有味是清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ds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