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资本论正式进入第三卷。今天也想给第二卷做一个总结。
第二卷是三卷中最薄的一本,整书只有390页。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自己写的,主要是就生产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解释了商品与货币的关系,就是常见的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以及货币的形态。然后有了货币就开始讨论货币是如何资本化的。因为货币的资本化,才孕育出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接着就说到,货币资本化带来的剩余价值产生。而这个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追求的目标,为了它可以不择手段。再来下剩余价值就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通过增加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而通过提高生产技术提高效率而产生的则是相对剩余价值。当资本家的剩余价值榨取到一定程度,生产者没有生产资料,只能出售自己的劳动力而活时,资产阶级就诞生了。
总结第一卷的顺序:有商品交换,就有了货币的需求。当出现货币不再是为了消费而购买,而是为了卖而买时,货币就出现了资本化。货币资本化带来了新的劳动关系,使得剩余价值出现。资本所有者依靠剩余价值不断积累资本,最终形成资产阶级。
从阅读感上说,第一卷读起来比较顺畅。这卷是马克思自己主笔的。第二卷读起来就有点断节,因为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手稿整理出来的。
第二卷主要讨论的是流通过程。商品生产出来,要把垫资的货币收回,就必须把商品售卖出去。第二卷主要解说三个问题,资本的三种循环形态、资本的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一卷第一个流通公式是:W-G-W。意思就是出售自己的商品换回货币,在于购买其他商品。(为买而卖)第二个公式是:G-W-G。意思是用自己的货币购买商品再换回货币。(为卖而买)第三个公式是:P-W-G-P。这里的P是生产。意思是从一个生产开始,生产出商品再转换成货币,最后再进行下一个生产。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商品转换成货币的时间。如果是定制商品,出货即能结款。而如果商品生产出来到最终消费掉,需要很久的时间,那这个时间就叫做流通过程。流通快的商品,资金周转就快;流通慢的商品,资金周转就慢。当商品生产完了,但是周转还没有完成。资本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等到资本回来后再生产,要么就再垫资进去继续生产,直到资本回来。而垫资的多少,就是受到周转时间影响的了。
然后第二卷还提到生产有两种分类,生产手段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简单点说就是生产铁锤、矿机、镰刀等这类用于“生产“的生产,属于生产手段生产;生产面包、衣服、红酒等这类用于消费的生产,属于消费资料生产。劳动者的货币都用于了消费资料,因为没有多余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因此马克思说穷人越穷。而资本家用于消费资料的是他们赚取的剩余价值,本金还是继续购买生产资料,因此富人更富。
读到目前为止,还是能得到不少的收获。简单分享几点:
1、 穷人没有储蓄,因此没有资本进行生产,只能通过出卖劳动力赚取生存保障。所以,月光族是很可怕的,尽量不要再做月光族。
2、 为卖而买是富人;为买而卖是穷人。如果学习培训能让自己未来赚更多钱,那么这个买是值得的。如果买好衣服吃好东西是为了享受当下,那出卖劳动换来的就是为买而卖。
3、 学习也是有周转的,学习马上刻意使用,掌握的程度一定比学了很久才用有效很多。多做知识的周转,刻意去使用和练习。
4、 资本之间也会相互吞并,但一旦与无产阶级有冲突又会无比的团结。所以,上层人人捧人,下层人人才人的本质是:人捧人因为相互抱团收割下层“韭菜“,人踩人因为没”韭菜“可割只能相互割。
第三卷今天开始,主要讨论的就是利润了,利润其实就是剩余价值。马克思把最关键的剩余价值放在最后一卷,同时也是最厚的一卷。因为,剩余价值是资本阶级不择手段追求的东西。它的重要性再哪?读完了我再尝试复述出来。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在第二卷的最后一页第一行,马克思给恩格斯说了一句话:这一卷的论述,实际包含这样高的要求,普通的读者也许不会耐心去把握它,把它读到终卷。(原来老马也知道他的著作难,嘿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