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自己的理解。为了此文,还专门去读完《精进》;所以一直推迟到现在。
1. 引子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篇回答
“
这些人所提到的思维方式、学习战略、科学规划等等,不能说错,然而是没有什么卵用的。如果你觉得有用,那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你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不需要他们的指点,他们只是刚好说出了你也想说的话。可是如果你真是这样一个人,那你根本不会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而是早就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战略,走在自己规划好的路上。
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是:你自以为这些东西是对你有用的。说白了就是你本是一个或平庸或懒惰的人,但你既不接受自己平庸,也不承认自己懒惰。而你又渴望和幻想成功,所以需要一些理论来告诉自己:我不是平庸,我也不是懒惰,我只是没找到正确的方法!
”
这是知乎提问“评价采铜,李笑来的成功学言论”下的一个回答。个人觉得很有道理,但就前半段里的稍微有一点自己不同的想法。
2. 前言
截止2017/11/13,在过去六年里,每当电商网站推出五折优惠活动时,本人都会购入一批书籍。这些书籍在大量吞噬本人私人时间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不过由于看书的速度比较慢,导致看完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0%左右。也就是说买回的书一般看了一半,新的包裹就又来了。
以上的前提,主要是为了带出下面这些话
而最近的一年半,本人的购书重心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专业书籍的比例开始慢慢下降。而在本次双十一期间,这个现象变得非常明显,购买的十本书里与专业有关只有两本。
以上也不是重点,重点是其中有这样的几本书:
1.《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2.《刻意练习》
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4.《如何阅读一本书》
3. 购书原因
- 前两本的购买原因在《《精进》的读后感》一文中已作过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 而后两本书的购买则完全是因为阅读了简书上几位作者的相关读书笔记,一样是因为感觉与自己这几年的反思和总结有着意外的契合,这才决定乘双十一期间的活动买来完善下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4. 自我感悟
- 我们要进行积累,我们要不断反思,在前面的基础上进步。我们无法一步登天,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点点的改善来慢慢堆砌出通往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高处。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堆砌,在前一个台阶的基础上堆砌。
- 但我们这里的台阶和生活中的台阶又是不一样的,现实中的台阶,后一段的台阶堆砌在前一段的基础之上,这只是一个重复性的劳作(这里就不抬杠了);而对应我们的目标,这样的行为等于自寻死路,重复一样的行为只会是重复性地堆砌同一层台阶,无论你将这个堆砌加速都什么程度,你和目标的距离永远不会改变。不要试图在重复性的劳动中获取技能上的提升。你需要不断思考与反思总结自己所从做的事情是否可以做得好一些,这是一个耗神又耗时的过程,但这是一个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注意这里的“所从做的事情”是越小越好(即越具体越好), 目标太大会让人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也就是建立起有效的及时反馈机制。
- 不要试图让别人来帮你从零构建你的理论体系。应该是你构建出构建或总结出自己的理论体系之后,然后让用别人的观点来完善你的。当你的理念能够包含或解释他的观点的时候那你看这些书才有意义。
- 就像七个习惯(这么一想,七个习惯是鸡汤/成功学吗?)里的最后一个之"不断更新",理论这种东西,尤其是自发总结的理论,更需要不断更新的!随着时间推移,你对自己理论框架的理解更加深入,甚至可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释你的理论(多元思维模型)。所以我才会选择购入这些书籍——心有所感地去购买。希望能修正自己的理论,完善自己的理论,夯实自己的理论。
- “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那些道理一直游离在你的周围,没有被并入到你自己的理论框架,或者说是行为准则里面去。
- 成功学也不能看太多,那样就陷入另外一个”方法论”的极端。最重要的其实还是行动。在实践中锤炼你的理论框架,在实践中将成功学里的观点融入里的理论框架中。这才是正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