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乌合之众》:偏见中闪着光

《乌合之众》:偏见中闪着光

作者: 章觉觉 | 来源:发表于2018-03-01 11:08 被阅读0次

    古斯塔夫庞勒谈及《乌合之众》写就的背景时说:“目前是人类思想经历转型过程的关键时期之一……构成这一转型的两个基本因素,首先是宗教、政治和社会信仰的毁灭,而我们文明的所有要素,都是根植于这些信仰之中。其次是现代科学和工业的各种发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存和思想条件……民众日益成为一个统治阶层,是这个过渡时期最引人注目的特点……”

    庞勒无疑带着其身份和思想特有的立场进入创作,全书遍布偏见——对群体毫不留情的贬低,对教育毫不掩饰的偏颇,对社会制度毫不客气的打击,多次将妇女、儿童和野蛮人作为“低级进化形态”进行描述……然而,在作者强烈的偏见之外,我们也常能看到一些闪闪发光的洞见,这本缺乏实验心理学支持的书籍依然值得一读的原因,也正如弗洛伊德说的“即使仅从经验层面看,也没有人敢于断然否认它的价值”。

    只是当你将之作为指导行动的准则,别忘记这里的群体专指“心理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甚至面对公众时,“乌合之众”的特点并不一定适用,任何时候,逻辑都或明或暗地发挥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一、群体的一般特征

    1.群体和心理群体

    1)群体: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职业或性别,也不管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2)心理群体:在某些既定的条件下,并且只有在这些条件下,一群人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人所具有的特点。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部采取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它无疑是暂时的,然而它确实表现出了一些非常明确的特点。

    ——所以,一千个偶然聚集在公众场所的人,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从心理学意义上说,根本不算一个群体。而一些个人虽没有同时出现在一个地点,但受到一些事情,如国家大事的影响,成千上万孤立的个人也会获得一个心理群体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偶然事件就可以使他们闻风而动聚集在一起,从而立刻获得群体行为特有的属性。

    2.心理群体的特点

    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不管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不管相同还是不同,他们变成了一个群体这个事实,便使得他们获得了一种集体心理,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的感情、思想和行为颇为不同。若不是形成了一个群体,有些念头或感情在个人身上根本就不会产生,或不可能变成行动。心理群体是一个由异质成分组成的暂时现象,当他们结合在一起时,就像结合成一种新的存在而构成一个生命体的细胞一样,表现出和单个细胞大不相同的特点。

    二、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1.冲动、易变和急躁

    ——群体受无意识动机支配,行为不受大脑而受脊椎神经的影响,这一点几乎与原始人相似。

    ——他们所服从的冲动是豪爽的或残忍的、勇猛的或懦弱的,冲动都极为强烈,就像布朗热将军一声令下,就有成千上万人的群体为之赴汤蹈火。

    ——群体不会作预先策划,他们可以先后被最矛盾的情感所激发,但是又总是受当前刺激因素的影响,有狂乱愿望,但不能持久。

    ——数量上的强大使它感到自己势不可挡,没有“不可能”,愿望受阻的群体很容易狂暴地摧毁障碍,屈从于烧杀抢夺的诱惑。

    2.易受暗示和轻信

    ——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失去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

    ——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而形象本身又会立刻引起与它毫无逻辑关系的一系列形象,群体很少对主观和客观加以区分,把头脑中的景象也当现实。

    ——打动群体的是神话中的英雄,而不是当时真实的英雄。

    3.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群体把事情视为一个整体,看不到它们的中间过渡状态,表现出的情感不管好坏,但都极为简单和夸张。简单和夸张的结果就是全然不知怀疑和不确定性为何物,一下子便会陷入极端,怀疑一说出口,立刻变成不容辩驳的证据。

    ——在群体中间,傻瓜、低能儿和心怀妒忌的人,摆脱了卑微无能的感觉,会感觉到一种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力量。

    ——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一件事情。

    4.偏执、专横和保守

    ——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谬误。

    ——群体容易专横和偏执,只要有人在他们中间煽动起这种情绪,他们随时都会将其付诸实践。

    ——群体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心肠所动。群体喜欢的英雄,永远像个凯撒,他的权杖吸引着他们,他的权力威慑着他们,他的利剑让他们心怀敬畏。

    ——群体的保守在于,他们的反叛和破坏行为的爆发总是十分短暂,屈从于世俗等级制使他们难免保守,一旦对他们撒手不管,他们很快就会对混乱感到厌倦,本能地变成奴才。

    5.群体的道德

    ——群体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也能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即使在一群坏蛋中间,当他作为群体的一员时,也能暂时表现出严格的道德纪律,比如九月惨案(巴黎群众冲入监狱杀死被囚禁的贵族和僧侣)的罪犯会把从牺牲者身上找到的钱包和钻石放在会议桌上,而原本他们很想占为己有。

    三、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1.群体领袖

    最初是被领导者中的一员,之后变成狂热信徒,如罗伯斯庇尔对卢梭的哲学观念如痴如醉,在传播时竟采用宗教法庭的手段。群体领袖更有可能是个实干家而不是思想家,因为头脑敏锐深谋远虑的思想家容易对思想观念产生迟疑,而实干家则信念坚定,理性思维对其不起作用,他们拥有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其奉献殉职的精神足够感染群体。任何领域的信仰的建立都取决于人群中伟大领袖的作用,这使得他们具有巨大影响力。

    2.领袖的动员手段

    1)断言:作出简洁而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一个断言越是简洁明了,证据和证明看起来越频乏,它就越有威力,一切时代的宗教书和各种法典总是诉诸简单的语言,商人推销商品全都深知断言的价值。

    2)重复:拿破仑说,极为重要的修辞手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复。断言只有不断重复才能在头脑中生根,并且最终使人把它当作得到证实的真理接受下来。

    3)传染:很多影响归因于模仿,其实不过是传染造成的结果。传染不仅能使人接受某些意见,还能让他接受一些感情模式。

    3.名望

    1)利用断言、重复和传染进行普及的观念,因环境而获得了巨大的威力,这时他们就会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即所谓的名望。

    2)在现实中,名望是某个人、某本著作或某种观念对我们头脑的支配力,这种支配会完全麻痹我们的批判能力,让我们心中充满惊奇和敬畏。拿破仑是名望的典型代表。

    3)名望的产生和若干因素有关,而成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当成功消失,名望几乎总是随之消失。

    ​(内容源自《乌合之众》,图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乌合之众》:偏见中闪着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kg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