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形态的智能手环、手表大放异彩的同时,智能服装早已经被悄无声息地「植入」到好莱坞电影中了,除了《钢铁侠》中小罗伯特·唐尼的盔甲,《创战纪》中酷炫但不实用的LED发光服,最值得扒一扒的是《碟中谍5》中阿汤哥穿的潜水服。
阿汤哥的这件潜水服,不仅可以实时监测人体内的氧气含量,在氧气含量低的时候自动实现氧气充斥;还能与其他电子设备同步连接,提示氧气充盈的程度,以确认穿戴者在水下可维持的时间并保障安全。这样一件智能潜水服,对于不会游泳的小编来说,分分钟想收入囊中好嘛。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扒一扒那些早已问世,却被大家忽略了的智能服装。
智能服装的起源
实际上,智能服装早已不是什么新鲜概念。自从20世纪90年代MIT媒体实验室的可穿戴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以来,可穿戴技术与智能服装就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
早在2012年,阿迪达斯就为英国自行车队研制了一款名为Hotpants的比赛服。这套比赛服的裤腿中内置电池,可以让运动员的腿部肌肉保持温热,从而减少选手身体耐力上的负担。这也是较早的智能服装产品之一。
Addidas Hotpants发展情况
虽然可穿戴设备在2014年开始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大量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活动追踪器和智能传感器都纷纷与消费者见面,但是,智能服装领域似乎止步不欠,在2013年、2014年出货量几近为零。
2015年6月,Google开发者大会上发布智能服装技术,一些科技类门户网站纷纷预言,2015年将会成为内置传感器的智能服装的元年。
Gartner的报告预测,智能服装将从2013年、2014的冰冻状态跃升到2016年预计的2600万件,成为智能穿戴领域出货量最大的品类之一。转眼已到2016年年底,智能服装产品屈指可数,我还是没有感受到智能服装发展的热浪。
智能服装被“搁浅”的原因
除了阿迪达斯的Hotpants以外,Nike曾发布可自动系鞋带的Air Mag,内衣品牌 Victoria Secret 曾推出内置心率带的运动内衣—Incredible,著名服装品牌 Ralph Lauren 在2015年也曾推出内置传感器的运动T恤,但是最终都没有掀起大水花。
Nike Air Mag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智能服装的遇冷,也不能简单的用技术不成熟来概括。
「丑」
韩剧里女主角的衣服大多会成为爆款,大家争相购买的原因就是好看。同样地,智能服装或者说功能性服装,要激起大众购买欲的一个“简单粗暴”的要求就是好看。而实际上,很多智能服装的制造商都忽略了这一点。
以Go Utility Vest的太阳能夹克为例,这款太阳能夹克虽然可以为电子设备充电,但我实在想不通,我为什么要舍弃我的漂亮外套,穿一个口袋上满是电极板的夹克。充电这种事情,包里放个充电宝不就解决了吗?
Go Utility Vest 太阳能夹克「舒适度差」
一件衣服,能让我穿出门的原因,除了漂亮,还有舒服。现在的智能服装,大多集中在智能运动服装上。对于一个运动狂人,与美观相比,舒适度似乎更为重要。而市面上的运动智能服装,大多依靠衣服上的外置传感器与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呼吸、心率、卡路里的实时监测。
试想一下,当你的衣服上挂满了外置传感器,运动体验大大降低,又如何瘦成一道闪电,成为人生赢家?
如何才能不鸡肋?
在国内外的可穿戴市场上,“穿”的产品寥寥可数。归根结底是已上市的智能服装太“鸡肋”。一个既不能保证舒适度与美观度,在功能上与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相比,又并无突破的衣服,消费者如何买单?
要想改变智能服装的冰冻状态,必须要解决“可穿性”问题。要想具备良好的可穿性,柔性传感技术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柔性传感技术意味着将可以捕捉人体生理信号的生物芯片嵌入服装,真正成为一种可能。柔性传感技术,可以真正将智能与时尚融为一体。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句「柔性动脉小雷达,可弯可直真可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观看下方“五道口良心黑作坊”荣誉出品的BioRF动脉雷达宣传片,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BioRF GO GO GO - 腾讯视频
网友评论